2014年东莞“两会”于昨日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在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对政府明年工作安排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为东莞稳步迈过“爬坡越坎”的阶段,顺利突破转型升级“拐点”贡献力量。
今年的“两会”上,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袁宝成参加了多场分组讨论。他们尤其注意打捞基层“沉没的声音”,经常点名要求基层代表发言,打捞“沉没的声音”。基层代表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带到会场,带到决策者耳边。
但是,也有一些代表委员的履职水平和能力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在一些代表团,身为所在镇街主要领导的代表团团长把市领导参加分组讨论当做汇报工作的“大好时机”,讲起所在镇街去年的工作成绩滔滔不绝,却鲜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山区片某代表团,团长发言时表示,参加分组讨论的市领导时间有限,请大家发言抓紧机会,少讲空话套话,多讲意见建议。但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除了称赞报告内容,就是汇报去年的成绩。在城镇片某代表团,在一位代表做了较长时间的发言之后,团长要求发言代表不要重复已经讲过的内容,多提建议,发言时间控制在8分钟内。但当地一位主要领导依然做了较长时间的一般表态性发言,主要是介绍当地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
还有一些代表在发言时反复重复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大加赞扬,谈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滔滔不绝,也缺少建设性意见。在这些场合,分组讨论会变成了“工作汇报会”。
这种氛围对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带来消极影响。有的代表避谈问题,甚至与会市领导主动提问时答非所问。在水乡片某代表团,参加讨论的市领导点名向一名基层教师代表提问:“你知不知道民办学校教师的待遇情况?听说很多民办学校的教师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还有很多只有1000多元,这样的待遇太低,不能让教师揭不开锅。”但这位代表回答的是该镇采取多项措施,消除了“代课教师”群体。一次反映基层呼声的机会就这样溜走。
另外,在分组讨论上,在全体会议上个别政协委员的行为也和其应有的使命感责任感格格不入。
1月6日,政协开幕大会上,记者从二楼俯瞰,不少委员们手里攥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有委员用它来拍摄材料,也有委员完全沉浸到了“网络世界”。记者从放大的照片来看,有些委员用手机炒股,有些委员则上微信、发朋友圈。在会场中区的一名委员甚至拉上边上的委员一起来观赏他的旅游照片,不停地翻看、并配以讲解,时间长达半个小时之久。
此外,某些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撰写提案、议案水平也让人感受不到应有的态度。一位委员建议出台《东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其中建议仅有两句话:“1.制定《东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2.制定《东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实施方案。”但实际上,去年6月26日,东莞已经印发了《东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并有相应配套措施出台。
在昨日的人大会闭幕式上,徐建华提出,人大代表担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要应对各种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还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勤奋学习,不断提高,提升素质,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要求。还要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提升民智,尽职尽责,不辱使命,科学履职、依法履职、廉洁履职。前日政协闭幕式上,市政协主席李毓全也提出,有的委员没有正确认识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使命,把委员身份当做政治待遇和个人荣誉,履职动力不足。有的委员履职缺乏调查研究,发表意见纸上谈兵。
既然“两会”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也期待,东莞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记者 段思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