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台协东莞台商“制造”

时政   来源:东莞日报 热门评论

东莞地标——环球经贸中心(台商大厦) 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台协牛得很,是天下第一台协。是会员数量最多,组织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备的地方台协之一。东莞台协和台商成功进行产业转 型升级,抗击金融危机的做法,值得大陆各地台协学习与借鉴。

  ———2010年,时任国台办主任王毅出席东莞台协第八、九届会长交接典礼时表示

  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担心碰触“高压线”的年代,谁也不知道红线在哪?

  ———东莞台协首任会长连阿荣回忆当年立军令状成立台协

  他们随时可以打我手机,随时可以谈工作,可以毫无保留,完全互相信任。 ———原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

  立军令状创立协会

  1987年11月2日,台湾解除戒严111天后放开经由第三地转赴大陆探亲。台湾商人连阿荣为此兴奋不已,他曾到巴西、越南等地投资办厂,效益不佳,当时正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1988年初,47岁的连阿荣以探亲为名经香港第一次进入大陆,几乎跑遍了中国的大中城市,最后选在东莞樟木头,投资创办美华针织礼品公司。“我不再走了,就在这扎根,因为东莞离香港近,离台湾近,产品等货物出入境比较方便。”

  台湾当时经由第三地才能转赴大陆探亲的特殊政策,使得很多像连阿荣一样的台商来到了东莞。“如果不需要经由第三地的话,台商去福建更近,经由香港的话,东莞的区位优势就很明显。”东莞市台湾事务局副局长陈锡辉说,当时台商不能直接投资大陆,一般是在香港注册公司后以香港公司名义在大陆开厂。

  1990年初,许多台商跟连阿荣一样,不堪岛内日益上升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纷纷来莞投资。台达电子来大陆投资的负责人曾纪坚回忆说,当时他在东莞支付给一个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在350元人民币,而这在大陆还算偏高的,相比之下台达台湾工厂的平均工资是这里的七倍。加之东莞政府在土地方面给予的诸多优惠,这使东莞变得很诱人。

  台湾企业多为中小型规模,相互间比较讲究配套,如同一种难以割舍的裙带关系。一间企业移往异地,其上下游企业也会跟着移动。比如台湾台达公司1992年决定在东莞设厂,结果带动了上下游22家台湾企业前往东莞,呈现“羊群效应”。

  “慢慢问题就多起来,例如劳资纠纷,台商优惠以及个人人身安全等问题都出来了。台商之间如何抱团合作?我们就想,是不是需要一个组织统一协调和解决这些问题。”1992年的某个夜晚,连阿荣召集了10多位台商聚集在一起,商议着筹备建立一个联谊为主的台商组织。

  台商想要缔结一个团体组织,合理性依据何在?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4月27日至30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于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担心碰触‘高压线’的年代,谁也不知道红线在哪?”台协一定要成立,连阿荣和当年10多位台商一起立下军令状:出了事情大家一起扛。

  1993年10月29日,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挂牌,连阿荣成为东莞台协首任会长,陈锡辉成为东莞台协的首任秘书长。360家台企成为第一期协会会员,占当时东莞台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设大陆唯一台籍秘书长

  对于台商想成立协会的想法,东莞市政府极为重视。“一群台湾人想成立一个团体,这在当时是很敏感的事情。”陈锡辉1991年便在东莞台办工作,是东莞台协筹委会负责人之一。

  在东莞台协成立之初,采取何种管理模式管理台协,成了东莞官方必须考虑的问题。当时深圳台协和广州台协已经成立,陈锡辉带队到两地考察。“深圳台协主要是台商自己管理,广州台协是台办在管理,当时我们就想走中间路线,便提出东莞台办负责把握大方向,具体管理事务以台商为主。”在陈锡辉看来,正是当时确立的这个原则,成就了日后保有活力的东莞台协。

  对于这个原则,东莞台协秘书长赵维南十分认同:“如果琐事都请教官方台办,台协几乎没法运转。台办把握政治方向,也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1995年,叶宏灯任东莞台协第二届会长,东莞台协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当年10月,东莞台协成立“马上办中心”,24小时为台商服务。“马上办中心”每月处理急事难事数百宗,包括海关、税务、交通、治安、咨询等各类请求协助事件,也成为日后众多外地台协取经的对象。

  东莞的远见与魄力不仅于此。

  1997年,叶宏灯连任东莞台协第三届会长时,东莞台协会员企业已超过2000家。在叶宏灯第三届任期届满之时,在事务政务两分开原则的指导下,东莞又做了件破天荒的事情———准许台协设立台籍专职秘书长。

  “协会发展很快,事情也多,当时我们想增设一个事务性秘书长,由台湾人担任,专门管理台协的具体事务,台办任命的秘书长就叫政务性秘书长,负责把握方针政策。”时任东莞台协第三届常务副会长叶春荣说,有了想法就找市领导商议。

  当时东莞市委书记是李近维。多年以后,台商们谈起他,都下意识地称其为“我们书记”。张汉文清楚记得,这位身材瘦削的官员面对他们这些来自对岸的商人,拍着胸口说“有什么事情就找我。”叶宏灯找李近维通常是晚上十点多,到后者办公室,鞋子一脱,跷起腿,就能聊。遇到紧急情况,东莞台协干部试过凌晨2点钟夜访李家。

  对于台协增设台籍秘书长的问题,李近维很快表态,认为此举有利台协发展,有利服务台商。至今,全国所有台协中只有东莞台协有台湾籍秘书长,可以说是至今东莞台协保有活力的秘密武器。

1,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