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O2O行业刷单乱象亟需整顿 搜房将起诉造假刷单分子

企业   来源:中国商业财经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10-12 09:15   热门评论
  “刷单”是一个时常见诸媒体的O2O行业顽疾,从打车软件到电商平台屡见不鲜。刷单者利用软件漏洞,通过刷单攫取高额补贴,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快的、Uber等公司都牵涉其中。
 
  近日也媒体报道称,海淀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了通过“滴滴打车”刷单套现案件的嫌疑人。在房产经纪行业,搜房率先向刷单造假者者开战,维护公司和消费者权益。
 
  笔者从权威人士获悉,搜房将通过司法途径,起诉部分刷单造假经纪人。据笔者打探的情况,这些被列为起诉对象的经纪人共约23人,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等地。
 
  与之前行业缺乏有效惩罚手段相比,此举将极大震慑了造假者。在笔者看来,搜房起诉部分造假者,通过司法途径维护公司和消费者利益,清晰划出一条法律红线,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乱象:虚增交易获得企业补贴、提成
 
  从以往媒体曝光的情况,刷单一般是利用平台漏洞,虚构或虚增交易,进而获得平台的补贴或提成,达到获利的目的。
 
  根据媒体曝光的个例,可以总结出刷单的操作手法,进而可以窥视整个O2O行业的乱象。
 
  比如在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刷单者用多部手机注册多个外卖平台账号,再找线下的商家协商,达成合作进行刷单。
 
  据新京报报道,饿了么手机APP显示,满50元减25元,减免部分由饿了么平台补贴给商家。通过刷单虚增交易,每天每部手机可进行两次下单,这样每部手机每天可从平台获得补贴是50元。
 
  按照此种手段简单算下来,1部手机每天大约可刷70元,20部手机每天就是1400元左右,因此每个月能刷4.2万元,这笔收入刷单者和商家老板对半分成。
 
  通过“滴滴打车”软件刷单的手法也是大同小异。比如被批捕的刷单者常某,先是购买了刷单软件并学习刷单技术,在滴滴打车平台上注册司机账户领取平台发放的打车优惠券,然后通过虚构打车交易事实,再将领取的优惠券向其注册的司机账户支付,最后提现完成套现过程。  
 
  常某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通过刷单非法获利3万余元,最终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等待他的是法律的严惩。
 
  造假零容忍   搜房率先向经纪行业弊病开刀
 
  据搜房披露的情况,此次辞退的经纪人的刷单方式,一般是通过客户材料造假虚构客户虚构交易,或者拆单虚增业绩的方式,进而骗取公司的提成。

  当然,刷单行为是搜房明令禁止的。搜房租房集团年初发布的业务“红线”就已明确规定,“弄虚作假,如向公司、客户提交虚假信息、证明文件等不诚信行为,一旦发现触犯红线者,一律开除。”
 
  搜房在与经纪人签订的《销售人员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中,第一条就约定,“发布真实房源,客源信息……如销售人员发布虚假房源、客源、成交信息,搜房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保留追究相关损失的权利。”
 
  依据公司规定和合同条款,造假经纪人被搜房辞退。笔者打听到的情况是,搜房此前念于经纪人曾为公司效力,并没有将不诚信经纪人名单和证据公之于众,也没有起诉造假人员的打算。
 
  对刷单说不: “法律红线”震慑造假者
 
  不管是滴滴打车,美团、饿了么,还是现在的搜房,不难发现,O2O行业的刷单造假者谋取的不当收益正是企业的损失,刷单对企业来说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对行业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利益也有极大的危害。
 
  某O2O企业负责人曾表示,刷单对投资人而言,钱未被合理利用,是不公平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欺诈行为,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信誉损失。
 
  笔者再补充几点,企业的损失除无形的信誉外,还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刷单不是真实的成交,虚假的数据很容易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如果没有真实的成交数据支撑,长期受损的仍是企业,甚至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这样来看会一步步腐蚀整个行业,最终也无益于消费者。

  至于惩罚手段,以滴滴打车为例,之前除对可能存在刷单的账号进行监管、直至封号之外,其他惩罚性手段十分匮乏,无法从根本上对刷单行为进行有效震慑。近日海淀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了通过“滴滴打车”刷单套现案件的嫌疑人,清晰划出一条法律红线。
 
  清除害群之马:维护公司和消费者利益   搜房将起诉造假刷单分子
 
  前文说过,搜房最初依据合同条款和业务“红线”的规定,仅选择辞退造假者的方式处理此事,也没有将不诚信经纪人名单和证据公之于众,想给经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没想到经纪人在管理人员一再劝说理性依法选择仲裁的前提下倒打一耙,通过网络诋毁搜房,并威胁公司人员人身安全。
 
  笔者刚刚从内部人得到消息,搜房忍无可忍,决定起诉造假带头分子,净化行业风气,维护公司和消费者利益。这些被列为起诉对象的经纪人约23人,其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各5人,深圳有3人。
 
  笔者估计,搜房的诉由应该是“不当得利返还”。至于造假者是否涉嫌刑事犯罪,不排除搜房向侦查机关报案,追究造假带头分子的刑事责任。
 
  这样的话,造假者或许像前文提到的“滴滴打车”刷单的常某,因涉嫌刑事犯罪被检察机关批捕。搜房是否采取此举措,或许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经纪人是否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了。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