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中旬,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官涌坳战斗中向日伪据点发起进攻。
	  
1943年11月王宠惠(二排右三)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抗战期间,粤北广东省军民合作运动中民众代表向军队将领献旗致敬。右三为蒋光鼐。
	  
刘灿辉抗日画:虎门沦陷后,中共先后成立莞太区委和太平区委等地下党组织,配合部队打击了日伪军队。
	  
刘灿辉抗日画:抗战胜利后,虎门于1946年把日寇之前建的“东亚忠魂碑”改建成“虎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虎门炮台。
虎门自古便是英雄辈出之地,从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到70年前的抗日战争,历来如此。
虎门是南中国的屏障,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间有一种说法:“欲得广州,必先得虎门。”七十年前,当日军的铁蹄入侵中华时,虎门人民奋起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地发起英勇抗击,并涌现出一批抗战英雄,比如彪炳千秋的蒋光鼐,对抗战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王宠惠,奔赴延安成为中共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的王匡,发动海员抗日斗争的刘达潮等。
事实上,虎门抗战史是中国抗战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战机也开始对虎门要塞的周边城镇以及乡村进行狂轰滥炸,虎门军民为此蒙受了重大损失。1937年9月14日,日舰突然袭击虎门,中国海军英勇还击,著名的“9·14”中日虎门海战就此爆发。中国海军及虎门炮台守军不畏牺牲、拼死抗战,与多艘侵华日舰激战后,最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获得胜利。虎门海战是中国海军打响的抗日海战第一炮,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唯一一次军舰对攻的海战。此战获胜振奋人心,对全国人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虎门人的反抗引来日军更大火力的进攻,虎门人愈战愈勇。1938年,日军的飞机以及舰艇持续轰炸以及炮击虎门要塞的阵地和当地的民用设施,虎门炮台的守军誓死守护并英勇还击;随后在当年10月22日,500名日军在海军以及空军的配合下强攻虎门炮台,大角炮台的中国守军一个连进行了殊死抵抗,仅凭借两门高射炮与拥有先进武器的敌人顽强战斗,击落击伤敌机数架,最终全连官兵悉数阵亡。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当日落在虎门炮台的炮弹过千枚,整个炮台变成了一个火海;在珠江口,中国一艘鱼雷快艇主动攻击并击沉多艘封锁海面的日本武装渔船,但随后迅速遭到日军机群报复,全艇官兵葬身大海。此外,具有血性的怀德乡民众与入侵日军展开3天的血战,300名村民为保卫家园而战死。
在虎门白沙,国共武装及民间抗日力量联合,打退了大批日军的进犯……枪林弹雨里,虎门人始终保持铮铮铁骨,从不向敌军示弱,以游击战、伏击战、破袭战等各种方式,打死打伤众多日伪军,破坏了日军的通讯、交通以及设施,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即使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要捍卫国土。
虎门抗战的历史不该遗忘,虎门的抗战英雄应该被铭记。
9月3日至10月7日,虎门镇委镇政府将在虎门公园内影像虎门艺术中心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虎门抗战回顾展”。本次虎门抗战主题展览是抗战胜利以来首个虎门抗战大型主题展,也是虎门地区抗日战争历史文化整合工程。这不仅将丰富虎门地方抗战文史,而且对于未来利用抗战遗址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涵以及丰富当地抗战题材旅游景点资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参观指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虎门抗战纪事展览
主办单位:中共虎门镇委员会 虎门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虎门镇文体宣传局 鸦片战争博物馆 虎门报社
展期:2015年9月3日至10月7日
展馆:影像虎门艺术中心(虎门公园内)(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