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文化帮扶韶关行 以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实行帮扶
	  教育志愿者在讲课。莞城宣传部供图
	 
	  丹霞胜景,惟妙惟肖。“这几座连着的像大象群,那个孑然而立的又似观音像……”坐船环绕着丹霞山游览,奇特的风光让莞邑小伙伴兴奋点不断,也激发了他们写生创作的想象力。
	 
	  为充分发挥莞城的文化特色优势,在
东莞韶关对口帮扶指挥部的支持下,8月18至20日,莞城美术馆“莞城艺术夏令营”活动首次走进韶关,为莞韶两地搭建艺术交流平台,开启文化帮扶之行。
	 
	  此次夏令营活动,莞城美术馆把“神思妙想——莞城美术馆藏藏书票展”送进南雄市界址镇赵坑小学,同时召集32名东莞孩子与南雄小学生牵手,描绘他们眼中韶关的大美山水,让两地的孩子共享莞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
	 
	  学生们置身秀丽风光写生创作
	 
	  “艺术夏令营”是莞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之一,于每年暑期举办,以艺术为主题,让孩子们体验不一样的夏令营。
	 
	  夏令营的行程颇为紧密。18日清晨,东莞小学生与随行人员集合后向着目的地出发,首站即是向往已久的广东第一峰——丹霞山。此次选择坐船游览,让学生们可以置身秀丽风光采风,亲身体验大美山水,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在导游的讲解下,学生们对于丹霞风光兴致盎然。在回程的大巴上,当来自东莞中学初中部的教育志愿者布置作业,要求回去完成写生创作时,很多学生已经成竹在胸。“丹霞山这么美,怎么画都是好风景。”坐记者邻座的小女生嘟囔道。
	 
	  19日,阳光灿烂,学生们在随行人员陪护下,走进了珠玑巷,寻找姓氏背后的故事。珠玑巷位于韶关南雄县城北部偏东,其古朴风貌经年犹存。学生们通过参观,认识中华民族独有的姓氏文化,并通过自己的姓氏进行文字设计,独有一番收获。
	 
	  当天下午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前往南雄扶贫定点小学。莞城美术馆把“神思妙想——莞城美术馆藏藏书票展”引进到赵坑小学,并由莞城美术馆的“小小讲解员”为当地的师生讲解藏书票知识。
	 
	  活动过程中,两地学生共同创作藏书票,互相交换作品,以“票”会友。当地人士介绍,赵坑小学多为留守儿童,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没有上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讲课时,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自发过来,站在窗外旁听。该校校长感慨,“以前来自东莞的帮扶多是经济层面,此次文化帮扶还是第一次,希望以后有更多交流。”
	 
	  20日,是行程最后一天。组织学生探访东湖坪民俗文化村,了解明清建筑文化,并开展古建筑写生及图案描绘活动。东湖坪民俗文化村内,有清代曾氏宗祠,其雕梁画栋,匾额金碧辉煌,陈设有曾氏五位始祖神像,再现了宗法社会宗族祠堂肃穆庄重的场面。“小伙伴”们看得流连忘返,大开眼界。
	 
	  以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实行帮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夏令营中所创作的画作将在莞城美术馆展出。“今后,莞城美术馆将会通过一系列的采风写生活动推出相关类型展览,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莞城美术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莞城美术馆在引进各地艺术展览中做了大量的工作,让东莞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饱览包括国内外的艺术精品。同时,莞城美术馆也非常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目前已与多所学校建立“莞校共建”艺术教育基地,在美术馆和校园内开展各类公共教育活动,培养和提升广大学子的审美能力。
	 
	  此次组织“艺术夏令营”走进韶关,在两地经济社会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增添文化交流,利用莞城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实行对口帮扶,取得了双丰收的效果。
	 
	  东莞与韶关对口帮扶多年,已展开一系列的项目合作。东莞是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建设成果令人瞩目。而莞城凭借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品牌打造,也在莞韶文化交流中扮演先行者角色。
	 
	  在对口帮扶工作中,莞城向南雄市界址镇崇化、赵屋、大坊三条村注入人力和资金帮扶,截至2015年6月,共统筹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639万元。其中,帮助对口帮扶单位入股南雄市浈江电业、南雄市界址镇自来水厂,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保障了当地居民的安全用水;完成0.8公里道路硬底化建设;帮助贫困户参加医疗和养老保险;建设“光亮工程”,方便村民夜间安全出行。
	 
	  此外,莞韶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密。近期,对口帮扶项目“莞韶园”构筑“双塘印雪”景观,通过文化元素提升品位,以此带动韶关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而在秀丽的丹霞山边,记者也发现了东莞文化艺术的窗口——岭南画院设立于此的丹霞山创作基地,已展出了不少作品。依托丹霞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必将激发两地交流的更多热情,莞韶牵手绘梦想。(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