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新莞人已到退休年龄 近两年外来务工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比例逐渐增加 以市民袁女士为例——
到东莞打工的第一批新莞人,如今陆续到了退休年龄,近两年外来务工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比例逐渐增加。但对于很多新莞人来说,自己养老金有多少、怎么领取往往不清楚。近日,东莞市社保局就收到不少新莞人关于养老金的咨询。
市社保局列举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来东莞打工20年的袁女士,达到退休年龄,退休前当月工资为1340元/月,退休后首月就能领取802元。而随着养老待遇的调整,如今她每月的养老金已达960元,相当于原来工资的七成多。
现状: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已到退休年龄
据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外来务工人员,基本达到了退休年龄,近两年外来务工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比例逐渐增加。
市社保局工作人员透露,通过他们统计的数据显示,市外户籍人员而且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退休人员,现在约有2000多人。“周边多数城市养老保险新增人口多是本市户籍人员,而东莞这几年市外退休人员增速很快,这些领取养老待遇的企业员工,也是第一代外来务工人员。”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家社保允许退保,当时也有不少在莞参保的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退保。按照社保领取养老待遇的条件要求,缴存年限必须达到15年或以上,因此很多人也因为退保而无法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对于退休金具体怎么算,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解释,养老金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缴费工资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退休当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个人账户总金额等。简而言之,“你参保的时间越长,缴费工资越高,你未来的退休金也会越高。”
案例:养老金是退休前工资七成
市社保局专门拿出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解读。
1964年7月出生的袁女士是湖南邵阳人,30岁出头的她,在1997年7月来到东莞。20年间,她辗转去过南城、厚街、东城等多个镇街,从事过鞋业、制衣、玩具等工作,并坚持缴纳社保。
2014年7月,袁女士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于2014年6月到社保局办理了退休手续,其间累计缴纳养老保险203个月。她多年来的工资收入与社平工资相当,近10年的养老缴费基数分别为:780元、820元、880元、960元、1030元、1130元、1200元、1340元,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计是34594元。
退休前月工资为1340元的她,退休后首月(2014年7月)领取到的养老金为802元;2015年1月,养老金政策调整后,目前(2015年7月)袁女士领取到的养老金达到960元。
焦点关注
如何办理退休手续?
申请退休条件:1.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2.正常退休的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男满55周岁,女干部满50周岁,女工人满45周岁,因病提前退休的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
符合退休条件的市民,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特殊工种审核、因病提前退休需提前三个月申请审核或劳动能力鉴定),由本人或单位社保专管员向社保部门提交申请资料:经参保人本人签名确认的《参保情况记录表》(一式两份);参保人、经办人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原件和复印件一份;小一寸近期彩照一张等。
如何计算养老金?
社保部门也给出了专门的计算方法: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其中:其中,“a”为全省统一设定的修正系数,主要是基于基本养老保险征收与待遇计发基数必须相对应来考虑)。
个人账户养老金=本人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视同缴费账户金额÷120(其中2006年7月1日后开始具有按国家规定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缴费年限津贴+100元(其中:缴费年限津贴按累计缴费年限计算,每满一年计发4元的缴费年限津贴,不满1年的不计发。)
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每个人缴存的基数、时间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退休金都不相同。工作人员将个人的各个信息录入之后,电脑就会自动计算出退休金额。(记者 关旭东 卢政)(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