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3县道旁建起崭新的农产品交易综合楼、贫困户改建的新房成为村里的“豪宅”、村民抱团投入种植实现脱贫致富,这是东莞市对韶关实施第二轮年“双到”扶贫开发后取得的明显成效,像这样的改变在韶关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据悉,东莞市第二轮“双到”扶贫对口帮扶韶关乐昌、南雄等五县(市)80个贫困村,两年考核成绩全部达优,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村民抱团种植脱贫致富
韶关乳源县新兴村农民刘小生是这里的黄烟种植大户,一家4口,夫妻二人在虎门镇产业帮扶支持下,发展种植黄烟已达到120多亩,年人均收入已达5万多元。在自己积极开展黄烟种植外,他还通过聘请周边农、贫困户共同参与种植农作,进行烤烟加工等,盘活了附近在家富余劳动力资源,也带动了其他农户增收发展。刘小生介绍,周边农民的稻田每年有半年时间种植水稻,而余下的半年时间,他就租用来种植黄烟,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产能效益。
在东莞市第二轮“双到”扶贫中,东莞虎门镇对口帮扶韶关乳源县。从2013年7月份开始,虎门镇扶贫工作小组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了解产业特点,为确保帮扶能切实地带动贫困村及村民脱贫致富,虎门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东莞扶贫驻韶关市工作组多次实地考察,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和效益评估,为有发展优势的乳源县红云、共和、新兴等村委会制定了黄烟产业发展项目帮扶方案,并制定与其他各村新兴产业项目组成产业扶贫“组合拳”措施。带动了当地82户贫困户发展,在家务农户参与率达到80%以上。
为打造特色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虎门镇投入20万元扶持乳源县阳陂村500亩面积连片种植基地发展,引导阳芋村89户农户参加芋头产业化种植项目,由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芋苗及技术支持,并对进行收购,保证贫困户的种植效益,提高其种植芋头的积极性,种植户平均每年纯收益3500元/亩。
村民住房改建住上“豪宅”
曹秀丽跟刘小生是同村人,闲时主要以打散工为主,农忙时期一个人种有8亩水稻。
去年,她和两个儿子还住在村里40多平方米的泥砖墙危房里,东莞扶贫工作小组驻村之后,了解到她的情况,通过帮扶落实了其住房改建。现在,曹秀丽已建起了新房并领取了住房补助资金15000元,新房单层面积112平方米,一共两层半,地板还贴上了瓷砖,崭新的房子被村民笑称是“豪宅”。而目前曹秀丽的两个儿子也已成功转移就业,现时他们家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
像曹秀丽一样幸运的,还有韶关南雄市油山镇夹河口村的20多户村民。该村是东莞市常平镇对口帮扶村,现有农户23户98人,其中贫困户3户14人。该村经济基础薄弱,村小组没有固定集体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0元,主要靠种植水稻、花生和辣椒等经济作物维持生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2013年8月,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夹河口村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拆旧建新的新村建设要求,采取省级财政补助,帮扶单位支持、社会帮扶、其他部门投入和农户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总投资480多万元,建设20套面积260平方米的两层砖混结构楼房,同时建设文化活动广场、老年人活动室、信息宣传栏、休闲亭和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
建设农贸综合楼每年为村委增收10万元
在乳源县的323县道旁,有一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4层楼共1600平方米农产品交易场所。这是虎门镇对口扶贫“双到”工作小组的虎门农贸综合楼项目,按照规划,这栋负一层为粮油加工厂和加工包装工场,第一层为出租商铺及农民合作社产品销售门店,第二层为两个专业合作社营运处(黄烟合作社、优质米合作社)以及农作产品展销厅、与培训基地,第三层为村党员文化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
虎门镇对口扶贫“双到”工作小组驻村工作人员李忠诚介绍,项目建成后预期村集体总收益每年约10万元,能够为贫困村提供较高的经济收入。
莞韶“双到”工作成效明显
据悉,东莞市第二轮年扶贫开发“双到”对口帮扶韶关乐昌、南雄、翁源、新丰、乳源五县(市)80个重点贫困村5982户20415人,占韶关全市310个贫困村的四分之一,经过两年来的帮扶,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3035户,占韶关全市10615户约三分之一任务。
在莞韶两市的重视和支持下,双方深度融合,莞韶“双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80个贫困村两年来考核成绩全部达优。目前,东莞市驻韶关扶贫工作组统筹投入了5.41亿元资金,其中来自东莞2.65亿元,平均每村投入520.5万元(投入超过500万元的村有32个),投入到村项目3.76亿元1939个,投入到户项目4032万元43730个,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记者 林玉东)(来源:东莞阳光网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