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莞“两会”开幕在即。每年“两会”前后,都会掀起一股建言献策东莞发展的热潮。日前,就有网友发出7000字长帖,建言东莞转型升级,引起强烈反响,可谓从民间打响了“第一炮”。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所言,东莞2014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积极参与。”这其中,就有包括广大网友在内的民间各方,挥洒民间智慧、自发力撑东莞。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4年,社会各界齐心“撑”东莞并产生影响力的网文、歌曲、微电影、书信达20多件。本报特开设《两会聚热点》栏目,对此进行了梳理回顾。接下来,本栏目将围绕“东莞该如何适应新常态、取得新发展”这一主题,请来更多的代表、委员、市民、网友为东莞发展凝聚各方智慧、积极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昨日,旗峰公园,暖暖的阳光下,记者见到了80后民警袁景权。瘦瘦的身材,有着一股文人的儒雅,又有着一份民警的犀利。
	 
	  正是他,这个土生土长的东莞小伙,近日在网上的一篇7000字建言《对东莞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搅动着民间一股建言东莞的热潮。
	 
	  “东莞就如一支正在进入调整阵痛期的明星球队,只要转型升级做好了,它又将继续夺冠。”坐在石凳上,他和记者畅聊着自己的思考。
	 
	  袁景权说,过去的一年,外界对东莞有了太多的误读。所以,他萌生了写下一个普通市民眼中的东莞的种种努力,希望让外界看到东莞的正能量。
	 
	  10多年前连宿管阿姨都打听东莞
	 
	  生于斯,长于斯。袁景权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莞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时东莞好像很有名。
	 
	  特别是,2002年大学换宿舍时,连宿管阿姨都向他打听东莞,因为她的很多亲戚都在东莞打工。这让他很骄傲。
	 
	  因而,在他的这篇7000字建言中,开篇写道的就是“人口红利”,他最关注的也正是人的问题。
	 
	  从改革开放起步,正是宿管阿姨的亲戚们等诸多“新莞人”来到东莞,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东莞。
	 
	  “东莞既不是特区,也不是大城市,它是一个完全靠民间靠市场自然形成的大型的移民城市。”袁景权发现,大量的新莞人为东莞创造着“人口红利”。同时,移民城市的东莞开放、包容,公平、多元。大量的外来人员被东莞所吸引过来,他们在东莞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也创造着财富。
	 
	  毕业后一些朋友来了又走
	 
	  2004年大学毕业,他的很多同学也曾慕名来到了东莞。但最后更多的是选择了深圳,留在东莞的则很少。
	 
	  他曾经问过一位来了又走的中大毕业的朋友,“为什么选择离开?”
	 
	  “因为我在东莞找不到女朋友。而且,上班的同事就是下班的朋友,娱乐也没有。”朋友的话,让袁景权认真地思考着移民城市的“归属感”问题。
	 
	  “对‘移民城市’来说,归属感历来都是一个严峻的老话题。”袁景权在东莞的问题分析中,开篇如是写道。
	 
	  东莞,“没有足够多的归属感, 没有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 没有足够多的重大骨干型的企业, 没有形成优势互补的“点、线、面”立体化的推动机制, 没有重大优惠政策的倾斜。”袁景权认为,这些问题互相作用, 五个“没有”阻碍了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
	 
	  未来东莞一定更美好
	 
	  东莞应该怎么办?袁景权说,有些问题他一直都在脑海里思考着。特别是,过去的一年,东莞经历着太多的是是非非,很多的朋友误读着东莞。
	 
	  东莞应该怎么办?袁景权萌生了写下一个普通人眼中的东莞,努力向外界传播东莞的正能量。
	 
	  “东莞就像一支明星足球队,它正处于球队调整的阵痛期。可能会有人嘲笑,可能会有人误解。但只要东莞挺过去了,它一定能再拿冠军。”袁景权特别钟爱足球,他以足球做比说。
	 
	  在建言中,他对东莞发展提出了网罗人才、网罗重大骨干型企业、东莞制造“标准化”、企业转型“电商化”和政府工作“一体化”等“两网三化”建议。
	 
	  “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正是这份对东莞的爱,袁景权相信,每一个普通人一起努力,东莞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未来,留给孩子们的将是一个更美好的东莞。
	 
	  “希望外界看到东莞的努力”
	 
	  东莞时报: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样一个帖子?
	 
	  袁景权:“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我们亲历着东莞发生的一切变化,也希望东莞能更好。那段时间,也正好在看美国移民城市相关的书。脑子里也经常想着这类问题。
	 
	  然后,去年在党校学习时,曾经听过东莞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主任邓涛的一节有关东莞行政审批改革的课程,关于行政审批向行政许可的转变。很多东西发现就融会贯通起来了,所以就有了这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而邓主任的政策讲解则成为我对东莞改革深入思考的直接诱因。
	 
	  东莞时报:很多人都会想一想,但不一定能坚持写出来,而且是洋洋洒洒7000字。
	 
	  袁景权:过去一年,东莞经历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外面很多朋友对东莞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误解。“我就有点气不过。为什么要这样说东莞。”所以就想要把它写下来。
	 
	  那时候,搭好框架,一般等小孩10点钟睡着了以后我就开始写,前前后后写了一个多月。
	 
	  后来有次上网,看到很多人误会东莞,但东莞人很低调也没有什么人去回应。一个冲动,就发到网上去了。
	 
	  东莞时报:还是实名?
	 
	  袁景权:这个真不是有意的。当时是注册的昵称进去的,以为发帖也会用的昵称,没想到最后是实名的。
	 
	  也没关系了。我写的是一个普普通通80后东莞人的真实的亲历和思考。东莞在转型升级中的努力,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传递东莞正能量。
	 
	  可能很多人不愿意去读官方的材料,但我通过自己的语言写出来,说说东莞的努力,希望让大家看到。
	 
	  因为工作的性质,平时接触的负能量的东西太多了。我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多一些主流正能量的东西。
	 
	  对话
	 
	  人物特写
	 
	  爱足球爱看书爱陪孩子玩
	 
	  自嘲“人长得丑可以多看书”
	 
	  约袁景权采访,很幸运。他有着东莞人的低调,更有着一份包容开放和对东莞的爱。
	 
	  最后,他接受了我的采访,因为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东莞的正能量。
	 
	  周末,把采访约在了旗峰公园,正好也不耽误陪孩子。这是一个令人值得尊敬的父亲。虽然他说自己是严父,总担心“子不教,父之过”。
	 
	  在等记者前来的时间,他又习惯性地把手机里的电子书打开来看。这是一个爱读书的80后小伙。
	 
	  自从几年前换了这部新手机,他看的书已经有三四百本。“我看的书很杂,什么都看,思考性的,漫画等都看。”他笑了,小小的眼睛笑起来更小了,但却充满了亲切。
	 
	  对于自己爱看书,他还有一个很有爱的说辞,“因为我长得丑,多看书可以变得不那么丑。”他说,这是三毛说的。一笑,又是那么的亲切。而实际上,他长得并不丑。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喜欢一身休闲的打扮,还有一双小眼睛。
	 
	  但喜欢看书确实让人觉得,与他交谈很舒服。时不时蹦出的那些想法和思维,让人有种脑洞顿开的感觉。这也就难怪乎,他能写出这洋洋洒洒7000字了。但平日里,他却也不是“书呆子”。和朋友约着去爬山,带孩子逛公园,还特别喜欢足球。曾几何时,他更是疯狂地熬夜看世界杯,和朋友一起去广州看恒大踢球。他的生活,多元又丰富多彩。
	 
	  就是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又爱思考的东莞小伙,写下了这7000字东莞建言。因为在他的私心里,他希望大家都多爱东莞这座城市一分,未来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东莞。
	 
	  说到底,他对孩子的爱,原是如此的深沉。他说,他也希望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东莞作为一个闻名的“移民城市”,如何抓住机遇,再次收获一次“人口红利”?首先是留住人才。突出围绕如何增强“归属感”,结合愿意留莞人才的结构特点,全面梳理和改革人才入户的政策,进一步降低门槛和简化程序,科学开放入户快速通道,让热爱东莞、愿意为东莞作贡献的人才在东莞落地生根。
	 
	  ——袁景权谈网罗人才
	 
	  什么是政府工作“一体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以实现组织策划目标的措施。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就要从“一站式”服务中要效率。
	 
	  ——袁景权谈政府工作“一体化”(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