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召开 可穿戴设备车联网5G成焦点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5-07-23 11:24   热门评论
  2015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召开 可穿戴设备车联网5G成焦点
 
  日前,2015世界移动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据主办方介绍,今年参观人数预计将超过35000人,共有350家企业参展,国内外展商的比例是1:1,显示展会越来越全球化。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的展会上,可穿戴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5G等概念是各界关注焦点,也反映了移动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受追捧
   
  此前有报告预测,未来数年,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会远远大于娱乐、工业及军用领域。正是看中这块市场大蛋糕,移动行业内的众多厂商纷纷涉足可穿戴设备领域。
   
  生产智能手机的深圳卓普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这次在展会上发布了一款全新智能手表。这款智能手表拥有晃动接听电话、手势唤醒、语言控制、心率监控、蓝牙远程拍照等功能。卓普品牌经理Charles表示,卓普将围绕智能手机和更多的智能产品为用户打造一个极具舒适体验的智能生态圈。
   
  在中国联通展位,记者看到一款jWotch防护表。这款智能穿戴设备是依托中国联通网络、定位技术、大数据采集、云计算健康管理平台、人工呼叫中心、紧急救助服务平台,集通讯、健康检测、定位、环境、手表、SOS一键求救、蓝牙外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生命监护腕表产品,可实现“生命体征监护+云计算健康管理服务+个人私属安全应急响应”的一机化解决方案。
   
  专注于智能穿戴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瑞士品牌MyKronoz在本次大会上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据MyKronoz工作人员介绍,MyKronoz智能手环拥有活动和睡眠数据追踪、智能提醒、心率监测、触屏智能手表等功能,预计今年八九月份在中国上市。
   
  车联网发展加快
   
  在展会期间,GSM协会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M2M市场,拥有7400万个M2M连接,现已成为物联网部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4年之后,随着汽车制造商开始引入移动通信运营商新推出的4G(LTE)移动网络,中国汽车互联市场发展速度加快。
   
  据咨询公司Machina Research预测,在互联汽车领域提供服务的车辆平台等互联设备的数量,将从2015年的1600万增加到2020年的678亿,而到2024年将达到1300亿,从而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的全球第二大互联汽车市场。
   
  本次大会上,不少参展商都带来了有关车联网的最新技术和相关产品。
   
  全球领先的支付技术公司Visa首次推出了“移动互联汽车 ”商务的概念。据了解,“移动互联汽车”的设计集成了Visa Chechout和其他创新移动技术,旨在为消费者创造更加简单安全和方便的车内购物体验,其应用场景可包括快餐店、加油站、公交及停车服务。目前,这款概念型互联汽车正在美国测试。
   
  中国厂商也毫不逊色。中国移动携两款自主品牌车联网产品——4G智能车机和4G OBD盒子高调亮相。中国联通展示了智能互联汽车沃尔沃XC90,该车以联通网络为平台,可提供导航、娱乐、控制等车载互联功能。阿里巴巴则带来了互联网智能车载操作系统YunOS for Car,该系统专为汽车环境而设计,给汽车用户提供更为舒适的操作体验。
   
  5G款款走来
   
  GSM协会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率在2015年一季度末已达到62%,超过了欧洲55%的平均水平。4G手机成为智能手机的销售主力,加速中国向4G网络过渡。据其预测,中国4G连接将从2014年末的1亿上升到2020年的10亿,约占2/3市场。
   
  虽然4G网络发展方兴未艾,但5G技术已经款款走来。记者从展会上了解到,诺基亚、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均争先恐后地在研发5G技术。
   
  诺基亚全球总裁兼CEO苏立在作主题演讲时表示,5G 和物联网的实现应该是相辅相成的,5G为物联网实现更好的连接、是物联网的促成者。像诺基亚这样的通信供应商将不只是和运营商有深入合作,而会联合运营商,将5G技术与“互联世界”中各个垂直行业有机结合起来。
   
  在华为展位,记者看到了一台SUB 6 GHz的5G测试样机,速率高达10.32Gpbs。据工作人员介绍,华为5G技术在2018年有望部分商用。华为副董事长、轮值首席执行官胡厚昆认为,虚拟现实和沉浸式技术将成为5G的关键应用,比如在教育和医疗领域。
   
  中国移动则展示了一款5G通用平台解决方案——5G软平台:“soft”+“ultra-scale”。据中国移动展位上的电子屏显示,4G和5G相比不可同日而语,5G峰值速率是4G的20倍,用户体验速率是100倍,时延是1/5倍,能效是100倍。(记者 王玉)(来源: 经济参考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13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备案号: 粤ICP备13054447号
法律顾问:李小军律师 电话:13326865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