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含7颗大豆

教育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天下  2023-07-09 11:45:14

  2023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向全国各地的本科生发送了录取通知书,这标志着新一届本科生的入学准备正式启动。其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孙奕飞从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郭田德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对于他来说是追求科学之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份录取通知书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通知书中附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由中科院科研团队自主培育的耐盐碱“东生118”大豆。这7颗大豆被精心布置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象征着希望之光和科学的种子将在新生心中生根发芽。

  这些“东生118”大豆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他们精心培育出这个耐盐碱的新品种。由于我国在大豆生产方面一直依赖进口,这个新品种有望扭转这一局面。种上这些大豆的希望之种,象征着科学家们在实现自给自足的大豆产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科大录取通知书含7颗大豆回顾科学家们的奋斗历程,从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冯献忠带领团队开始了一项盐碱地大豆育种攻关战。他们面对着寸草不生、泛着白花的盐碱地,建立了大豆突变体种质资源库和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通过基因芯片选择等先进技术,最终培育出了一系列“东生大豆”新品种。其中的代表品种“东生118”在盐碱地上亩产达到了150.4公斤。

  这7颗大豆被布置成“北斗七星”的阵列,寓意着科技的指引和创新的力量。冯献忠希望通过这份礼物,激发新生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让他们在科技的引领下茁壮成长,追寻理想,为国家服务,造福人这项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的盐碱地大豆育种攻关战是科学家们多年努力和研究的结晶。面对着寸草不生、土地盐碱化的挑战,他们坚定地选择面对问题,并建立起大豆突变体种质资源库和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借助基因芯片选择等先进技术,为培育适应盐碱地的大豆品种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种的“东生大豆”,其中的代表品种“东生118”在盐碱地上的亩产达到了150.4公斤,为解决我国大豆产量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突破也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7颗大豆被布置成“北斗七星”的阵列,不仅是一份独特的礼物,更是象征着科技的指引和创新的力量。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新生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科技的引领作用以及创新的重要性。他们希望新生们在国科大的四年时光里不断打磨自己的科研创新头脑与能力,直面和解决未来科研事业与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这项盐碱地大豆育种攻关战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农业领域提供了借鉴,也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中国科学院以及我国科研界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次积极探索。相信在国科大新生的加入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共同投身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工作中,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