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种子加速成长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4-27 10:30:45
  “五有”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种子加速成长
 
  《东莞突围》报告提出,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支撑。当前,东莞仍然面临一系列制约更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错过现在难得的改革窗口期,今后改起来,成本更高,代价更大。要突出重点改革突破。运用好大调研成果,针对破解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着力推动园区统筹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创新等改革任务取得实效。要突出系统联动推进。坚持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切实解决当前改革存在“单兵突进”的问题,努力让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上个月,东莞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暨项目集中签约动工仪式上,26项金融项目集中签约,授信或募资金额达2811亿元,引人注目。其中,总规模50亿元的“松山湖公共基础建设基金及松山湖产业投资母基金”令人眼前一亮。其中,松山湖公共基础建设基金规模2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投资松山湖及指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打造优质配套吸引优秀企业及人才。
 
  “十三五”期间,东莞的治污、治河、治废等民生建设以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将进入建设高峰期。以往仅依靠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显然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障和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落地”。
 
  围绕着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有系统规划、有政府财政支持、有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主体投资运营管理、有项目投资综合回报的“五有”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种子正在东莞加速成长。
 
  2016年,谢岗镇通过PPP(公私合营)模式迅速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拉开建设大幕,这也是东莞市此前5个试点项目中首个成功落地的项目。该项目由29号路、博深高速连接线、爱民大道、大黎路、谢岗大道、粤海大道、银瓶大道、银瓶创新区内道路等8个具体的子项目打包成一个总项目,采取总体打包、分项实施方式推进。
 
  “十三五”期间,东莞的治污、治河、治废等民生建设以及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将进入建设高峰期。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东莞的轨道交通需要投入近千亿元,水污染治理需要投入500亿元以上。财政全额直投模式同样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和运作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在《东莞突围》的报告中,市委书记吕业升提出,投融资机制无法支撑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是制约东莞更高水平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2016年12月,东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对这一问题作出指引,明确提出“五有”的投融资体系,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着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园区开发建设、民生项目。
 
  由此,东莞市提出了科学编制中长期政府投融资规划,启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市属重大投资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做强做优投资运营主体,全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方案。
 
  《东莞市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工作方案》被列为东莞市更高水平发展十大重点督办项目,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完善支持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体系,推进东莞西站站场地块一级开发和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TOD综合开发试点项目等,最大限度地为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等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筹集资金。
 
  东莞市财政通过政府出资引导募集社会资本,成立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政府投资基金。“目前,基金由东莞市财政出资50亿元,与银行金融机构一同设立了200亿元的资本金,最多可撬动300亿元的社会资金,合计500亿元可用于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今年两会期间,东莞市财政局局长罗军文介绍了工作的进展。
 
  治污治水方面,为了完成“2018年要新建18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2020年底再新建1000公里”的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投入500亿元开展环保整治10大工程,其中要投入338亿元开展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
 
  市财政局还探索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局已经引入国家政策性银行资金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有两期的水生态工程获得了政策性银行23.64亿的授信额度,预计三期也会获得40多亿授信额度。
 
  在上个月的市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就有14个产业基金项目签约,预计将撬动民间资本近150亿元。这被认为是多年来东莞金融界少有的大手笔,不仅补齐东莞金融创新的短板,也是东莞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划”的开局力作。这些产业基金发起主体涵盖了东莞金融控股集团、东莞信托、松山湖控股公司、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及多个专业股权投资机构。除了政府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进入之外,基金的主要资产都将来自于民间资本,出资人不乏东莞一些大的民营企业。
 
  这对正在进行产业转型的“世界工厂”来说意义重大。正如东莞金融工作局局长何锦成所说:“这将带动更多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增加金融供给。”
 
  东莞是省内第四个存款破万亿元的城市,农村集体资产超过全省农村集体资产1/3,但金融产业对GDP贡献率仅有6.4%,还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充裕的民间资本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一直是东莞“金融绿洲”的悖论。
 
  东莞正在在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和产业、创业领域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其核心就是要解决“谁来投”、“怎么投”两大问题,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投资领域法制化建设。
 
  谁来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关键就是降低政府的投资比重,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本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间资本是有进入上述领域的意愿和需求的,需要政府落实简政放权、自我革命,归位尽责。同时,需要政府以改革举措打破不合理的垄断和市场壁垒,着力解决投资领域的“玻璃门”、“弹簧门”,营造公平的投资环境。
 
  怎么投?在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社会事业等领域,必须加快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证券发行的规模和数量,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改善和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积极扩大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发行和流通比例。
 
  打破投融资体制机制障碍,以深化改革破题,关系到东莞这座城市中人们生活的进一步改善,更关系到这座城市产业的未来。(记者 郭文君)(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