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林:引导孕妇在基层医院生产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7-01-13 08:59:42
  张亚林:引导孕妇在基层医院生产
 
  “二孩”政策实施一年以来,东莞出生约14万名宝宝,孕产妇扎堆令市内医院倍感压力。不过,令人感到惊讶的是,2016年并不是东莞出生率最高的一年,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市孕产妇分娩活产数16.29万人,是历年来的最高峰,但当年并没有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
 
  1月11日下午,东莞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张亚林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分析说,这与孕产妇就医分流不合理有关,而在赶完“头啖汤”后,预计今年的产科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此外,对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等热点话题,他也透露了卫生部门的几项大动作。
 
  张亚林说,“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东莞实际上还是比较平稳的。数据显示,东莞户籍人口符合条件可生育二孩家庭约23万,2016年二孩出生11372人,占比4.91%;常住人口符合条件可生育二孩家庭约80万,2016年二孩出生39358人,占比4.94%。
 
  为何此前16万的宝宝出生总量,东莞都能扛住,而在2016年少出生2万宝宝,大医院却纷纷叫苦呢?张亚林分析,这可能是孕产妇结构、就医分流的原因。他说,近年来,东莞医院人员、设备增加,产科能接纳更多孕产妇,但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却出现了排队生孩子的现象,空前爆满。这是因为,前来这两家医院的多数是高龄产妇、瘢痕体质孕妇,对医疗诉求提高。
 
  张亚林说,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卫生部门今年将加强各医院之间的协作,在基层能解决的情况下进行分流,此外,社保政策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包括报销比例等,引导孕妇在基层医院生产。
 
  “请市民放心,我们的医疗团队能提供很好的服务。”张亚林呼吁,市民不要扎堆到大医院,要相信其他医院的水平。如果在大医院扎堆生孩,实际上住院条件也会下降,享受不到应有的良好服务。
 
  据介绍,2016年东莞产科医师怀孕的有224人。张亚林预计,今年这种情况应该就会有所缓解。
 
  近年来,东莞两次调整公立医院药品价格。其中,2015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2016年6月1日起,全市取消300元以上医药耗材加成及取消患者自主选择医药耗材加成,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降低运行成本等方法,进行科学合理补偿。
 
  张亚林说,上述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公立医院药品费用下降8.75亿元,减去调整部分医疗服务收费后增收约7.26亿元,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近1.5亿元。
 
  “一些市民可能感觉不明显,或者觉得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不大。”张亚林说,这1.5亿元的意义并不限于直接受益本身。更关键的是,这种改革可扭转医生在用药上的逐利行为。今后对价格还会做进一步的调整。
 
  此前,有委员呼吁也给予民营医院同样补贴政策。对此,张亚林说,卫生部门很支持,接下来将进行专题调研,对于民营医院实施同样政策要怎样做、采购价和销售价如何公开透明,这些都需要具体办法解决,“只要民营医院能够按照公立医院的方式来做,肯定能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
 
  关于医疗资源的优化调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市镇医院联合办医,推动部分公立医院向专科医院、医养结合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这也意味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将改变目前的医疗格局。
 
  2016年12月30日,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这对东莞实施分级诊疗指明了方向。张亚林说,实施分级诊疗首先要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今后三级医院主要是解决重症、疑难杂症、医疗人才培养等,而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看小病上。
 
  他说,明确定位后,使基层医院越做越好,吸引群众就医。而且,还要出台配套的政策,使往基层就医的群众得到实惠,逐步减少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群众的认识。
 
  张亚林坦承,目前确实存在部分镇街医院“产能过剩”的现象,一些医院科室齐全,但却被闲置了。
 
  根据设想,今后镇街医院除了打造5—6个区域医疗中心外,将往专科医院、医养结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三方面转型,“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医疗构成东莞两级医疗的主体框架,中间层次的镇街医院做专科医院等能弥补其间的短板,既盘活原来过剩了产能,也能互补发展,将流失去了广深的病人都吸引回来”。
 
  “整个东莞目前都没有一张医养结合的病床。”张亚林说,对于东莞来说,医养结合不止是短板,甚至是“缺板”。
 
  1月5日,《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开始征求意见。根据意见,今年东莞将选择两家公立医院、两家公办养老机构、1—2家民办养老机构或民办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其中,东坑医院和洪梅医院将马上启动试点工作。
 
  张亚林认为,今后,东莞的养老产业需要综合民政、医疗、社保、财政等多部门的政策,解决大众的养老问题,让群众有更健康、幸福的晚年。
 
  他说,医养结合的就是要在养老院与医院的中间地带建设护理院,拿到民政、卫生、社保部门的牌照,先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照护问题。而对于一些镇街医院而言,这种转型也是一条难得的出路。以东坑医院为例,该院正有一栋楼房进行维修改造,变成未来的护理分院。不仅环境不错,距离医院主要医疗区也不远,老人有需求就可及时响应。(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