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水乡——中堂槎滘村

万象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6-12-15 14:26:16

  典型水乡——中堂槎滘村
 
  槎滘村位于中堂缜西部,北临东江干流,与增城新塘隔江相望,南与下芦、马沥两村隔倒运海相对,西与麻涌镇欧涌村接壤,东面通过跨横涌海的槎滘大桥与东向村相接,全村面积9.38平方公里,辖辖23个村民小组。
 
  槎滘村于南宋庆元年间(约1195)立村。据?槎滘村志?(1992年版)记载,黎氏因遭受迫害于南宋庆元元年由南雄迁入,同期陈氏从顺德迁来打鱼落户,罗氏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由南雄珠玑巷迁入。村庄涌滘环环绕,立村时取名“艮滘”(“艮”为八卦之一,代表山)。相传到明朝期间,兵部尚书湛甘泉(增城新塘人)到艮滘探婿,品茶时偶然打破了茶杯,便随口而言“茶滘”,于是村人改村名为“茶滘”。其后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村民认为“茶”字不利,遂合议改“茶”为“槎”,“槎滘”一名于是沿用至今。槎滘是典型水乡,村中河道纵横交错,天然而成,黎姓村民建宗祠时,请堪舆师相得一“九龙入泽”之风水宝地,建成名噪一时的黎氏祠堂。
 
  史上槎滘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香蕉、甘蔗等,香蕉尤负盛名。由于盛产香蕉,所以蕉基特别多。所谓蕉基,就是种香蕉的较高的土地。香蕉生长特喜河泥,蕉农年复一年往蕉地“戽泥”(把从河中捞到的河泥一斗一斗送上蕉基),于是乎蕉地一年年增高,久而久之,便成了“蕉基”,百年甚至数百年下来,蕉基便可增高三五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产香蕉,远销前苏联、日本等地。
 
  槎滘村的蕉基多,蕉基的泥土成份主要是黏土,含少量河沙,是烧制红砖的一流材料,利用这一资源,于1964年办起中堂地区第一座红砖轮窑,被林若(时任东莞县委书记、后曾任广东省委书记)誉为“东江第一窑”。
 
  其后的三十多年间,因大量生产红砖取土,槎滘村数以千亩计的蕉基,绝大多数又变成了蕉地。改革开放后,一则农民生活日富,二则河泥受了污染,“戽泥”这种高强度劳作方式日渐减少乃至彻底被村民放弃了。今天,在槎滘村随处纵目,绿葱葱的蕉林仍四处可见,但蕉地不再象以前的蕉地年复一年地“长高”了。(来源:东莞阳光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