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将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验区
松山湖(生态园)无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总量,还是人才政策扶持的力度,都稳居东莞第一,成为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人才高地。今年,松山湖作为全省4个创建试点单位之一,将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验区。
松山湖(生态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欧阳南江表示,拟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流动、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将松山湖(生态园)建设成为全市创新资源最密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中心,也是穗莞深区域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成为全市人才高地、科技创新与文化高地。
记者:松山湖(生态园)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有哪些优势和基础?
欧阳南江:从产业角度而言,松山湖(生态园)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产业集聚人才效应形成。目前松山湖已基本建立了包括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机器人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包括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等)等在内的“4+1”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底,园区已引进华为、中集、宇龙通讯、生益科技、易事特、长盈精密科技、艾力达动漫、敦煌网等1000多个优质项目,园区各类企业总数达2547家。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的成本优势最突出。我市在珠三角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生产、生活成本优势,松山湖也不例外,特别是与广州和深圳相比,这种优势也更加为企业所看重。我市的要素成本,如购房成本、土地成本、用工成本等与广州和深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可为试验区建设加码。
此外,人才集聚效应、配套政策体系、地理区位、环境优势,以及各类平台载体、金融服务机构聚集,也为松山湖(生态园)建设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松山湖(生态园)各类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人才结构还存在哪些问题?
欧阳南江:园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在全市而言是最集中的。但从本科以上学位、技术职称等层次划分,人才的总量还不够大,人才种类稍显单一。其中,园区内高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超过60%。
对企业而言,创新就是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要把科研转换成市场可接受的产品,除了有出点子的人,还需要懂得专利申请、市场研究、团队管理、工程技术的专才来共同推动。打比方说,设计师设计了一套好的房子,没有好的施工队伍、设备提供商,房子永远是一张图。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不仅要注重 “坐轿子”的人,还要注重引进“抬轿子”的人。今年,松山湖(生态园)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正当时。
鼓励人才在高校开设特色课程
记者: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松山湖(生态园)拟在哪方面探索先行?有何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欧阳南江:试验区建设,我们拟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流动、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例如,设立引才奖励,设置专业人才特聘岗位,建立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引进培养目标考核机制,鼓励区内高层次人才在高校开设特色课程、鼓励企业组织员工开展国际技能专业证书培训,探索建立人才举荐制度,建立干部容错机制等举措都体现了对传统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此外,试验区建设还提出了8项有待突破的政策点,如放宽人才赴境外交流限制,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建立人才股权激励机制,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简化人才外汇结汇等审批手续,探索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下放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权限,建设国际学校等,希望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层面的政策支持。
针对园区人才总体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实施5项重大人才工程。如“领军人才集聚工程”意在继续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而“青年人才储备工程”则旨在通过提供奖助学金及实习补贴的形式加强青年人才储备。
针对园区内经营管理、科技创新、专业技能、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的骨干人才数量较少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了“百名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引导用人主体大力培养创新型骨干人才。
针对园区内高中及以下学历从业人员占比超过60%的不合理现状,提出了“万名产业人才引育工程”,重点引进培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高层人才,大力改善人才结构。我们还将实施“千名菁英创业工程”,吸引海内外人才到试验区创业发展。
高层次人才东莞创新创业故事
小耳机 大未来——专访胡中骥博士
胡中骥,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第四代无线通信领域资深专家,共申请发明专利110项,其中国外发明专利40项。2014年9月落户东莞,加入广东佳禾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佳禾声学”),担任智能研发部副总经理,以及广东贝贝机器人总经理。
高端人才安居乐业的沃土
“我喜欢松山湖碧水蓝天的宜居环境。”牛仔裤,T恤衫,一身休闲打扮的胡中骥博士表示,2014年9月经过朋友介绍落户东莞,松山湖的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悉,从2010年开始,东莞市政府出台了多个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以适应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2015年12月出台的《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对于引进的高端人才在资金支持、创业辅助,以及居留条件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说明。
“安居才能乐业。”胡中骥博士笑着说,自己要考虑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方面,东莞对人才的重视是吸引他来此创业的因素之一。
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上下游产业完善的配套设施,是他们做出选择的关键因素。“佳禾声学的平台不错,东莞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上下游配套设施上比较完善。”胡中骥博士强调,他所从事的耳机产业正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一种,而且松山湖的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中,这是他的一个研究方向。
据了解,佳禾声学创立于199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松山湖产业孵化基地为总部,6大生产基地并行的集团企业。胡中骥博士的加盟将在电声产品的无线化、感知智能化、认知智能化方面的升级换代为佳禾声学提供技术支持。
声学技术走向世界
“我们输出的是声学方面的专业技术,去年和哈曼合作,为安德玛运动品牌打造出一款蓝牙运动耳机。”胡中骥博士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小巧的蓝牙耳机。
据悉,在蓝牙运动耳机用户关注的轻便性、播放时间及防汗等方面,此款耳机均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这款耳机主要针对欧美高端市场,目前销量达到100多万。”胡中骥博士表示,佳禾声学利用同样的技术平台,做了20多个项目,和魅族、乐视、OPPO等都有合作。
据了解,胡中骥博士在加入佳禾声学的两年时间里,共申请发明专利8项。在他的研究过程中,一共获得110项发明专利,其中国外发明专利40项。
以技术的创新参与国际合作,并且走到相关技术行列的前沿,这是曾经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东莞之前少见的事情。
据了解,佳禾声学研发出主动降噪耳机、圈铁耳机、TWS无线胶囊耳机、HiFi耳机等多重智能耳机产品。
8到10年实现柔性自动化
据了解,未来耳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无线化、智能化的方向;二是记忆功能的交互性,耳机不但是承载声音的入口的功能,更将实现和人的互动。
“在佳禾声学,我们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国内声学方面的科研机构合作,还引进了国外资深设计师团队。”胡中骥博士表示,在技术层面上,他们将集中精力研发高端声学产品。
目前,3C类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的程度普遍比较低,多为人工操作,无法保证产品品质的一致性,这也是制约很多品牌发展的一个瓶颈。
“佳禾声学的客户都是一线品牌,比如哈曼、华为等,对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实现产品的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的高品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胡中骥博士表示,声学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研发,2到3年的时间可以完成。
但对于自动化生产的未来,胡中骥博士有更为长远的计划,“我们要向工业4.0迈进,实现柔性自动化生产,量产出产品性能一致的高品质产品”。
“每个人的耳朵都是不同的,我们要为每一个佩戴耳机的用户打造一款专用的耳机。胡中骥博士表示,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制造出符合不同人需要的耳机产品,需要8到10年的研发时间。”(记者 张华桥)(来源:东莞日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