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莞可支配财力709.5亿元
昨日,东莞市财政局在其网站上公开了2015年度市本级财政决算信息(含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按照市财政局网站上公布的数字,2015年东莞可支配财力709.5亿元,支出697.1亿元,其中市本级“三公”支出9525.64万元,连续多年实现减少。另外,倍受关注的政府债务和分地区转移支付信息也予以公布。
据市财政局介绍,2015年财政决算信息公开有如下亮点:一是决算公开时效性进一步增强。今年8月30日,东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核通过我市2015年度财政决算,市财政局严格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关于财政信息公开时间的要求,在法定时间内公开了市本级财政决算信息。
二是决算公开形式进一步规范。2015年度财政决算首次按照一般公共决算、政府基金决算、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社保基金决算四本决算公开,并且四本决算均按功能支出分类细化到末级,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细化到末级。
三是决算公开内容进一步充实。2015年度财政决算依法首次对政府债务、对下级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按权责发生制列支项目和政府“三公”支出增减情况等做出特别说明。
“以上转变表明,东莞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时限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不断增强。”据市财政局介绍,除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总决算信息外,接下来市直部门将按照新预算法要求,于近日公开本单位的2015年度部门决算、三公决算、政府采购和绩效评价等信息。
据市财政局介绍,总体而言,2015年我市财政预算完成情况良好。2015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8亿元,同比增长10.2%,收入总量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第四。其中,税收收入达到399.5亿元,税收占比超过77.1%。
去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在哪方面?一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城乡一体社会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缴费补助力度,对困难群体实施生活、医疗、教育及临时救助,进一步提高市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小额贷款贴息力度,推动千场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二是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和重大产业园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助专业镇创新平台、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是着力协调区域发展。加快建设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统筹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市对镇街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对村(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补助力度。
市财政局介绍,我市还着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基本建立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编报管理机制;实施财政支出进度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机制,督促各单位加快支出进度;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统筹用于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偿还政府债务等重点工程投入;贯彻执行政府债务管理新政,将70.8亿元的置换债券额度全部转贷至镇街用于置换存量债务,防范债务风险;扩大部门决算信息公开范围至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实现了市本级财政预决算、“三公”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预决算信息的全面公开。(来源:东莞时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