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河长制”考核工作结果公布 石龙最棒
2015年度的东莞“河长制”考核情况出炉了。昨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环委办)公布了东莞市2015年度“河长制”考核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显示,石马河、茅洲河、水乡经济区“河长制”共18个考核对象,其中石龙获优秀档次,占5.56%;万江、樟木头、桥头、麻涌、石碣等5个镇街获良好档次,占27.78%;中堂等12个镇街(园区)获合格档次,占66.66%。
18个“河长”考核对象,平均分为72.14分,石龙取得最高分90.39分,长安获最低分60.22分,相差30.17分。
两年前,东莞开始在石马河、茅洲河和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水乡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实施“河长制”,每年公布一次考核结果。
去年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市环委办组织市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开展。每年的考核指标体系也会动态调整,去年的考核指标体系就是在去年8月,市环委办征求有关单位、部门的意见,去年底12月正式印发实施。
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水质改善绩效。这个项目共30分,涉及3项考核指标,是“河长制”考核指标体系的重点之一。为了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市环委办委托市环境监测站每月监测52个水质考核断面,并开展污染通量监测招投标工作,收集、研究水文资料,确保水质数据的准确性。
今年1月,市环委办向各镇街(园区)收集考核证明材料。在此基础上,市环保局、水务局、城管局也对牵头事项进行评分。汇总有关单位的评分后,市环委办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各相关镇街(园区)意见。经过多轮认真研究,才形成最终结果报市政府审定并予以通报。
考核各镇街(园区)水质达标、改善及污染通量减排情况,从“两个数值”、“三个对比”体现流域水环境质量。“两个数值”指水体污染物的浓度及量,“三个对比”指与水质目标值的对比、与断面上游对比、与去年同期对比。平均得17.06分,桥头最高21.85分,塘厦最低7.36分。
水乡得分率最高,石马河次之,茅洲河最低。石马河、茅洲河、水乡经济区平均得分分别为15.31、10.08、18.98,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1.04%、33.60%、63.26%。可以看出,茅洲河得分率较石马河低34.17%,较水乡经济区低46.89%。
总体来说,水质达标情况不理想。从该部分3项考核指标来看,污染通量减排得分率最高64.36%;其次是水质改善得分率57.91%;水质达标得分率最低50.53%,尤其是石马河、茅洲河流域,干流均为劣V类水体,水质达标得分率分别仅为39.07%、16.70%。
考核各镇街(园区)的截污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内河涌整治等重点工程项目。平均得28.68分,得分率为71.36%。石龙得分最高35.90,道滘得分最低17.56。
“截污主干管网验收”平均得分率最低,为39.76%。“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得分率(60.86%)低于“截污次支管网”(73.70%),主要原因可能是截污次支管网前期工作在2015年初已陆续完成,进入建设阶段;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则因为财审、用地的问题,延误建设工期,导致年度目标完成率不高。
石马河得分率最高,水乡经济区次之,茅洲河最低。从全市的水污染整治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来说,茅洲河进展滞后于其他流域,尤其是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内河涌污染整治;水乡经济区污水负荷率、进水浓度较低的问题仍未解决,导致该指标得分率仅有72.71%(石马河、茅洲河分别为90.76%、95.40%);石马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2015年上半年因手续问题停滞,建设工期落后。
该项考核各镇街(园区)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环境执法、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及畜禽养殖业清理等情况。平均24.82分,得分率83.39%,石龙得分最高30分,清溪得分最低20.26分。
主要失分点是“完成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和“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治理”。“完成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得分率最低56.75%,常平环保专业基地建设废水处理站未完成验收工作,中水回用率偏低,得分率仅为37.50%。“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治理”得分率60.58%,水乡经济区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及石马河谢岗凹坑垃圾填埋场、清溪罗马垃圾填埋场仍未开展整治。
茅洲河得分率最高,石马河次之,水乡经济区最低。
考核各镇街(园区)水质改善目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超额完成情况。平均1.59分,得分率15.93%,麻涌得分最高2.62分,塘厦得分最低0分。
“水质改善目标超额完成”指标:平均分为1.58,平均得分率为31.58%,麻涌得分最高2.62分,塘厦得分最低0分。按污染物种类分析,大部分为COD目标超额完成,氨氮、总磷则普遍超标严重。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超额完成”指标:平均分为0.01,平均得分率为0.28%,仅有石龙因协助解决茶山镇内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加了0.25分。因重点整治工程进展缓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超额完成度极低。
年度考核后,市环委办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水体氨氮、总磷污染依然严重,石马河、茅洲河超标现象较多。三项污染物中,COD达标率高于氨氮、总磷;三个流域中,茅洲河水质污染情况最严重,相较去年无明显变化,人民涌甚至有所恶化。
石马河氨氮、总磷均不达标,距离2015年目标削减幅度在47.37%~83.43%;水乡经济区相对较好,COD达标率在80%以上,氨氮、总磷达标率在50%左右。
同时,重点整治工程进展依然缓慢,推进不均衡。此外,生活垃圾填埋场没有统一整治步伐,流域间差距较大。
部署
未来将统一“河长制”考核指标
今年,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将纳入到“河长制”考核当中,意味着“河长制”正式全面推广,覆盖我市所有水系,共四个流域,涉及31个镇街、园区。
随着“河长制”第二次考核工作的完成,考核指标体系及工作流程日趋成熟。未来的考核,也会有新变化。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将统一四个流域“河长制”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一起排名,不再划分流域排名。(记者 李春燕)(来源:东莞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