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将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举措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1-09 10:15:02
  民政局将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举措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兜底性、基础性的工作。2019年,提高困难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列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交给市民政局三项任务。
 
  一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交上“满分”答卷。社会救助标准再提高,特困人员护理扎实落实,养老服务进一步提质增效。
 
  任务之外,市民政局还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智慧养老等创新举措,朝着“应救尽救,不落一户,不少一人”的目标不断前进,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脸上有笑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莞城北隅社区的群姨和小儿子阿军一起生活,是我市低保家庭。2008年,阿军在学校里忽然昏倒,被诊断为右侧丘脑自发性出血动静脉畸形,此后常年躺卧床上无法动弹。群姨还没来得及从中缓过来,丈夫又诊断出喉癌,半年后去世。
 
  群姨常跟北隅社区的工作人员说,那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多亏党和政府及时帮助,让他们家度过了难关。
 
  当时,北隅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群姨家里的情况,帮他们申请了低保。阿军需要定期住院、常年吃药治疗。纳入低保救助后,个人就医社保合规医疗费用90%报销,大大减轻了群姨的经济负担。群姨的养老金加上每月低保金和各项补贴等,足以保障母子俩的基本生活。“政府对我好大帮助,我现在很满足。”说这话的群姨,笑容满面。
 
  2019年,我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80元提高至980元,但群众受益的并非仅仅100元。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我市建立了为低保对象发放食品燃气水电补助,以及物价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等工作机制。群姨家的存折清楚地记录着2019年12月的各项收入,其中五项物价补贴共944元,在物价上涨时期有力保障了群姨家的基本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不仅如此,对于低保对象中的学龄前儿童、子女未成年或未完成高中(中专、中技)学业的单亲家庭、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人员,我市在发放低保救助金基础上,分别按照当年度低保标准的100%、50%、10%、20%增发分类救助金。低保标准的提升,同时带动分类救助金的提升。我市还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且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的低收入家庭实施救助,低保标准的提升,也意味着更多“困难边缘家庭”得到社会救助。
 
  “标准提高一小步,群众幸福一大步。”市民政局局长张春扬介绍,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兜底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提高救助标准,正是市民政局不断织密扎牢兜底保障安全网的具体行动。
 
  2019年,市民政局还推动全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530元调整到1685元,有效提升我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同时,印发了《东莞市特困供养人员护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市三类特困人员月人均护理标准分别按照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30%、60%确定,全市各镇街全面开展特困供养人员护理服务。
 
  养老服务工作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9年,市民政局推动出台《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服务供给对象拓宽至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服务资助对象优化拓宽至10类,依据能力评估等级按照重度失能的每人每月720元、中度失能480元、轻度失能或能力完好360元的资助标准提供服务,对解决制约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瓶颈性问题,提出了突破性举措,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有效满足广大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同时,《办法》鼓励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机构承接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拓展多样化服务项目,切实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各镇街(园区)充分结合本社区居家养老对象特点,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探索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在塘厦,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一日间康复服务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逐步走进长者日常生活。
 
  依托塘厦居家养老日间康复中心,东莞正阳驻塘厦居家养老社工为社区长者定制“个性化”康复计划,定期组织长者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专业康复师会为长者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和社工一起示范并鼓励长者们体验康复服务。同时,通过各种小游戏向长者讲解康复小知识,寓教于乐。
 
  得益于日间康复,长者们不仅享受到了康复服务,还难得地坐在一起话家常。家住石鼓社区的刘婆婆今年89岁,自出嫁之后就没有出过社区,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其余时间无事可做,心里常常觉得孤独。随着塘厦居家养老中心日间康复服务的持续推进,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活动场所,刘婆婆也认识了更多的人,有了新的社交圈子,每次来康复中心都很开心。
 
  事实上,像塘厦这样通过招投标方式,向社会组织整体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运营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正逐步在全市范围内铺开。目前全市32个镇街有27个镇街引入社工服务机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还有部分社区采取“社区自营”模式,如南城篁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社区推动、整合资源,兴建集生活照料、康复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还成功帮助400多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
 
  2019年11月6日上午11时许,茶山镇茶山圩社区83岁的独居老人钟婆婆,收到了由居家养老服务护工送来的营养午餐,吃着热腾腾、色香味俱全的饭菜,老人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和钟婆婆一样,在这一时间点接收到营养午餐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还有很多。
 
  自2019年5月8日市民政局出台《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工作在茶山、莞城、虎门等12个镇街启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持续、可推广的经验,逐步覆盖到全市。
  
  市民政局副局长杜江介绍,2020年我市将全面铺开居家养老服务“大配餐”,各镇街(园区)在2020年底前至少建立一个长者饭堂,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助餐配餐服务,并逐步拓宽助餐配餐服务覆盖范围,全面形成服务网络,保障每一位有需要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助餐服务。
 
  2019年11月,市民政局还正式启用了我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民政资金发放与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市养老服务的统一调度和服务监管,以及民政资金发放使用全程监管,推动我市智慧民政开启新局面。
 
  进入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各种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有效实现养老服务“可管、可控、可变”。民政资金发放与管理平台则初步实现了全市各类民政资金发放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市民政局也成了全省率先运用科技和大数据监管手段实现民政资金发放与监管的单位。 
 
  张春扬表示,东莞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民政资金监管平台,对推进全市民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两个平台”的建设,确保按时高效投入运营;充分发挥“两个平台”作用,切实解决工作中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以智慧养老平台为起点,运用“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打通民政系统内的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智慧民政建设。(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