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7-10 08:32:59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傍晚的方家岙村,恬静而美丽。这个山村坐落于浙江宁波象山县西郊海拔594米的大雷山脚下,有山有水,风景秀美。
 
  随着村中的“百姓大舞台”奏响了音乐,“好日子”农家乐的老板娘朱彩云闻声走出家门,在舞台旁边的空地上,跟着音乐的节拍,悠闲地跳起了广场舞。
 
  靠着打理自家的民宿,朱彩云和家人一周只需忙碌两天,年收入就达到15万元以上。像朱彩云这样,闲日里和邻居们跳广场舞,欣赏村中美景,如今是不少方家岙村村民平日生活的真实写照。
 
  和方家岙村一样,2003年来,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少乡村通过生态环境治理和挖掘人文历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目标。
 
  7月2日下午,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村民欧秀英正在打理自家的民宿。看到记者,她热情地迎了上来。
 
  欧秀英年过六旬,是土生土长的方家岙村村民。自从村里发展民宿业,她就负责管理家里的民宿。她家的民宿叫“平秀房”,在网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平秀房内中式宅院,石木结构,白墙黑瓦,屋内还放置了不少老家具。
 
  “别看现在村里的环境那么好,村民都纷纷建起了民宿。在以前,这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欧秀英告诉记者。方家岙村位于象山大雷山脚下,自然环境秀美。可在早些年,方家岙村也曾是“蓬头垢面”,顶着脏乱差的“帽子”。此外,由于交通不便,该村与外界基本隔绝。
 
  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方家岙村迈出了环境整治的脚步。借着近年来当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和“五水共治”的契机,扮靓了村容村貌。
 
  2012年,方家岙村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该村召开的一次村民说事会上,村支书欧昌伍在向村民询问村庄发展意见时,提出了要发展旅游,想通过方家岙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叫卖山水”的致富路,可没想到却引来村民们的质疑。
 
  “这么小一个地方,靠什么吸引人过来?”“你说发展就发展,没经验,赔了怎么办?”“村里集体收入少,拿什么发展?”……
 
  村民的迟疑,让欧昌伍明白,只有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让大家信服。他顶住了压力,四处“取经”,学习“乡村民宿”的经验做法。同时,他还动员村中的党员干部跟自己一起,率先打造了方家岙村的首批民宿。
 
  客源,是方家岙村首批民宿开业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过去交通不便,方家岙村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2年“十一”长假,得知该县的沙地村民宿客流爆满,有游客找不到落脚点安顿,欧昌伍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厚着脸皮,硬是从沙地村“借”了坐两辆大巴车的游客。这一次尝试,让方家岙村的旅游事业开了张。美景、美食、村民热情好客,赢得了游客们的口碑。随着游客口口相传,方家岙村的旅游业渐渐火了起来。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后,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民宿。
 
  民宿业的发展,让强村富民对于方家岙村不再是“纸上谈兵”。结合打造民宿,方家岙村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利用山上的水库,建设漂流项目、引水建设游泳池,村集体实现了增收。据了解,仅是去年,乡村旅游产业就带动方家岙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700万元。村民们只需守着自家住宅,一年下来。靠经营民宿就能收入十几万元甚至二十几万元。
 
  孕育在宁海山水间的前童古镇,坐拥天然屏障,一派浑然天成的悠悠风韵。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沿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曲径。八卦水系,哗哗鸣唱,幽幽潜行。
 
  和方家岙村一样,民宿业是前童古镇辖内5个行政村发展的“金钥匙”。据介绍,前童古镇南宋末年建村,至今古镇内仍保存着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堪称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这也让古镇打“文化牌”有了“底气”。
 
  如今的前童古镇,光靠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A级风景区的金字招牌,“旅游饭”就吃得分外香:年游客134万人次,年门票收入达到了850多万元。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村民自我文化的觉醒,打造文化旅游小镇成为大家的共识。来古镇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民宿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据宁海前童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莲亚介绍,前童古镇的民宿经历了村民自办、众筹、资本介入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前童古镇鼓励当地居民修旧如旧,根据房屋鉴定后的修缮费用,实现以奖代补,鼓励当地居民办民宿,提高收入。同时,宅院转租再由社会众筹,也推进了一部分民宿发展。
 
  随着前童知名度不断扩大,外来资本开始发力民宿业。郑莲亚说,如今,一系列精品民宿在小桥流水间“百花齐放”,这也成为古镇发展美丽经济的新动力。
 
  盘活沉睡资产,点亮古镇旅游。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留在古镇、住在古镇、夜游古镇,体验一番纯粹自在、回归心灵的生活方式。据统计,2018年,前童古镇民宿总计28家,特色精品民宿占50%以上,床位达360余张,入住率均保持节假日100%、非节假日55%以上,营业额达5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收入涨幅达9.5%。
 
  除了民宿行业,伴随旅游业发展,古镇催生了一些新兴业态,如网红咖啡馆、婚庆银饰博物馆等,这也为古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外,当地政府部门也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保育,积极推动传统手工业发展,力争让传统行业丰富古镇的业态。
 
  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70多岁的葛富足,每天都会在村里的青松园打太极,累了后,就坐在摇椅上休息一会。下畈村树木成林,郁郁葱葱,花香芳沁,鸟鸣丛林间,好不自在。
 
  宁海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土地资源紧张。而下畈村更是被称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由此可见,与方家岙村、前童古镇相比,下畈村发展的“底子”薄弱。
 
  然而,面对资源匮乏、用地紧张的发展掣肘,下畈村立足实际,苦练“内功”,走出了一条筑巢引凤的发展之路。
 
  “踏点踏得准。”这是宁海县岔路镇宣传员章建斌对下畈村的评价。他说,下畈村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成绩,关键在于“用好用足政策”。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下畈村村干部抓住政策,一鼓作气搞治理, 2天内共拆除违章建筑38个(处)、露天粪坑98个,村里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
 
  尝到环境整治的甜头后,2014年,下畈村又成为“试点中的试点”,率先在宁波乡村中推行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工作带动下,下畈村的村庄环境进一步美化、洁化,村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高,由此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村、样板村,夺下了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省民主管理示范村、省卫生村、省文明村等荣誉。
 
  “环境就是下畈村发展的‘巢’,‘巢’筑得漂亮,‘凤’自来。”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告诉记者。目前,下畈村已经吸引了两个产业项目入驻。“随着产业的入驻,实现了对村集体经济的‘造血’,未来的下畈村,不仅环境优美,还将生活富足。”
 
  周方权所说的两个产业项目,分别是下畈村小微产业园项目和金鱼、淡水对虾养殖项目。
 
  考虑到村环境好、村民素质高,宁海县特意把发展科技产品的小微产业园放到下畈村。周方权告诉记者,该村将把200亩闲置用地用作小微产业园项目用地,目前相关规划方案已经做好,预计年底动工。“这个产业不仅能把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村里还能通过入股每年获得分红。”
 
  另一个项目金鱼、淡水对虾养殖项目已于今年5月14日落地。周方权说,宁波丰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承包了该村的50亩土地,投入1000多万元。接下来,企业还将加大投入。“企业落户后,不仅村集体会有土地租金收入,同时,村民们还能通过在企业务工来增加收入。”周方权告诉记者。
 
  “豆腐、豆干……”走在前童古镇的卵石曲径上,转角处多有卖前童三宝的老奶奶吆喝着。当地人告诉记者,尝一口“前童三宝”,是前童最醇正的乡愁味道。
 
  豆腐、豆干、空心腐,被称为前童古镇三宝。豆腐白嫩细腻,豆干香喷柔韧,空心腐又香又脆。三宝的原材料多为六月黄豆,也是当地人口中的“旱豆”,用来自天台华顶山的泉水浸泡后,再放入米筛中制作而成,从浸泡、磨浆、滤渣、点卤经历21道工序,口味筋道而又绵长。
 
  一块小小的豆腐,前童古镇却做出“大文章”。前不久,第十一届前童豆腐节落下帷幕,但它所带来的效应却在持续发酵:丰富旅游业态,提高古镇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更直观的数据显示:去年前童豆制品年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今年预计增加至6000万元。今年豆腐节期间,古镇游客量达20万人次,同比增长80%。
 
  其实,早在2007年,前童就谋划推出首届豆腐节,为古镇旅游添把火。
 
  “当时古镇名气不是很大,举办豆腐节就是为了打响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童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莲亚告诉记者,为此,他们还策划了豆娘比赛、美食免费品尝、菜系设计等活动,不断挖掘豆腐文化、传统美食。渐渐地,“到前童吃豆腐,吃豆腐到前童”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共识,前童“三宝”也成为一款标志性的伴手礼。
 
  近年来,前童赋予豆腐节更丰富的内涵。“去年前童豆腐节,前童三宝、豆腐麦饼、前童小炒等十种菜肴脱颖而出组成‘十味豆腐’隆重亮相并登上餐桌,前童豆腐宴的标准更加严格,游客能更方便地品味前童美食、感受豆腐文化。”郑莲亚说。
 
  豆腐节,很好地诠释了文化和旅游融合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如今,即使不是节假日,古镇内也有不少游客,先宝豆腐坊门前,更是人头攒动。除了做零售,还有店家做批发、定制,并通过快递让自家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前童古镇的豆腐文化的挖掘和开发经验,值得深思。对于东莞而言,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拥有茶山南社古村落、茶山牛过蓢古村落、石排塘尾古村落等一系列岭南古村资源,具备了打“文化牌”的底气。接下来,如何深入挖掘古村资源和所在地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IP,带动或打造新的产业,值得思考。这不仅可以成为历史古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同时对于城市整体品质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宁波乡村振兴的实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记者看来,当地值得借鉴的经验,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发展共识,二是“头雁”对乡村振兴的领航作用明显。
 
  生态环境治理是宁波乡村振兴的“标配”。走进宁波的乡村,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惊叹不已。近年来,宁波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打造了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让群众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同时还让一些拥有良好生态本底的乡村有了吃“生态饭”“旅游饭”的资本和底气,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其实,东莞近年来也有不少乡村借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东风,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但是,接下来要如何释放生态环境治理的“红利”,让更多村民和常住人口享受到治理成果,让生态治理工作成为一种发展共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了重视生态环境治理外,纵观宁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党员干部在当中发挥了“头雁”的领航作用,这同样让人有所启发。
 
  比如在象山县的方家岙村采访时,记者就听到了村支书欧昌伍带领村民发展民宿业的事迹。刚开始,大部分村民还在担心民宿行业是否适合方家岙村发展实际,是村支书站了出来,和村干部当起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首批民宿没有客人,还是村支书主动作为,跑到了沙地村“借来”第一批客人,扭转了发展的被动局面,最终让远离喧嚣的小山村得以变成今天的“世外桃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雁”。实践也证明,一个敢想敢做、创新有为的村班子,在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欣慰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于党建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也为东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派记者 伍江 刘召)(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