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7-04 07:31:48
  东莞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东莞又添一张金字招牌。刚刚(7月3日),市水务局、市节约用水办公室(以下简称“节水办”)传来好消息,东莞市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评估验收、公示,被命名为“广东省节水型城市”。全省范围内,今年只有广州和东莞两个城市,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东莞正全面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力争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
 
  东莞地处东江流域,辖区内河涌密布,大大小小的河涌超过600条。但供水水源比较单一,水资源并不丰富,九成以上的供水靠东江。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只有251立方米,约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标准相比,东莞属于严重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有点“紧”,缺水情况长期存在,打造节水型社会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未来三年,将是东莞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黄金期,更是东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窗口期。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东莞将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市水务局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23.37立方米、20.23立方米,分别比2015年下降26.51%、29.51%,用水效率和供水安全指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GDP实现万亿目标,则意味着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700亿元左右,也预示着用水量将增加4亿立方米。但是,全市九成用水来源于东江,省分配给东莞的每年用水指标为20.95亿立方米。在东江水源供给没有根本改观之前,短期内不可能给东莞增加4亿立方米的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加强节约用水,成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由路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专门制定节约用水管理规定,鼓励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2008年,东莞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全市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着力点。
 
  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我市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全面启动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2018年,东莞市专门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东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印发《东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细化量化节水创建工作任务。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落实、政策引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创建”的工作机制。
 
  2018年8月10日,东莞召开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动员大会,围绕创建目标部署工作,分解目标任务、制定时间表。明确将南城、莞城、东城、万江和松山湖高新区纳入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创建范围,并在单位、小区、企业等三个公共场所全面铺开节水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工作部署,全面推进并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普及节水器具、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力争在2020年12月前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验收要求,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节水型城市。
 
  今年6月,东莞21家企业(单位)、15个社区通过专家组验收,荣获省级节水型企业(社区),节水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市节水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召开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动员大会后,全市从源头、过程、末端对水资源进行严格控制,营造了浓厚的节约用水的氛围。
 
  节水靠技术。全市全面推广节水器具,定期开展生活用水器具市场抽检,从源头杜绝非节水型器具生产与流通。经抽检,东莞用水器具市场在售节水器具合格率达到100%。制定东莞市节水型器具名录(第一批),积极向广大市民推广节水型器具,还为城区250户低保家庭免费更换节水型器具2000余套,督促上万户家庭用上节水器具。
 
  节水有方法。在工业企业、居民小区,大家为节约用水建言献策。市节水办与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联动,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单位、居民小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定期召开节水培训会,推进节水理念深入企业、单位、社区、家庭。
 
  作为企业代表,徐福记是节水工作的一面旗帜,通过技术改造、回收冷凝水、推广干清洁等措施,每天可节省用水300吨。而本地小区天骄峰景,在项目建设时就介入节水措施,开凿人工湖,收集雨水,回收中水,社区公共场所用水基本靠雨水就能解决。而康华医院,通过普及节水器具,管住全院1600多个水龙头,在业务倍增的情况下,每年用水量还下降10%……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全市节水成效明显。
 
  过去一年,全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范围内,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12.09立方米、8.55立方米;与全市数据相比,分别降低了93.30%、136.61%,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