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两院”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生活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6-29 11:27:00
  “一地两院”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6月26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地、数字科学院、水氢科学院“一地两院”落户东莞。这是东莞进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也是探索科技创新资源合作新途径的重要举措。
 
  2018年,我市获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批准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继深圳市、广州市后省内新一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地级市之一。欧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创新基地落户东莞,将为东莞与世界科技交流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渠道,对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运营;依托32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以及11个省级检验站,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00家;高企数量从2015年的951家增至2018年的5790家,在多个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隐形冠军”……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我市着力打造构建功能完善、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今年,“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开放运行取得丰硕成果。而自散裂中子源首轮正式开放运行以来,负责散裂中子源软件系统和数据分析的科研人员张俊荣和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然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
 
  “散裂中子源前两轮开放运行共收到用户课题申请138份,获批用户课题申请80余份,已有多篇科研学术成果发布,覆盖了新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薄膜等众多领域。”张俊荣告诉记者。
 
  对比美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散裂中子源的成果进展,我国散裂中子源科研成果的出炉堪称“中国速度”。目前,散裂中子源已开始征集第三轮运行用户普通课题申请。据专家预测,申报的课题数量会有较大的增幅,审核通过的课题数量也会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与散裂中子源形成互补的南方光源项目也正谋划推进,已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启动了预研及平台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项目已经动工,明年6月建筑主体结构将完成;中子科学城成功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目前已初步完成发展规划,正与深圳加强对接,力争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随着大科学装置的入驻及建设,中子科学城区域的人才聚集效应也越发显现。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吸引了陈和生院士、王恩哥院士、汪卫华院士、赵忠贤院士等多名顶尖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并培养出约400人的中子应用、谱仪设计等方面的顶尖人才。此外,随着华为终端研发人才的进驻,中子科学城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在不断增加,人才集聚要素非常明显,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位于松山湖高新区的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云计算研发机构。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是中科院唯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研发领域的直属机构,拥有国内首个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
 
  国云科技、中科遥感、申海数据……在云计算中心,一个走廊两边墙上满满都是IT企业LOGO。这些都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正在孵化的企业。据了解,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已累计孵化200多家企业,新三板上市公司有4家,整个市值已过百亿。
 
  在自主创新方面,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果丰硕。在强大的研发设计实力基础上,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项目20项,其中有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省市级项目93项。例如,住建部“智慧城市实验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红外影像大数据分析”等。此外,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还积极承担大数据中心建设、人才大数据、云智慧教职园等市场拓展项目。
 
  “东莞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了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政策。”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统凯告诉记者,我市积极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承担国家、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对承担的项目科研成果落地在东莞给予一系列配套支持,对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项目承担和产业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云计算中心只是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不错的效果。”市科技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依托32家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分支机构以及11个省级检验站,建设了松湖华科等国家级孵化器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00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广东睿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超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学、数字医疗系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公司。“这是公司今年3月份拿到新研发的彩超设备注册证明。”在睿超科技办公楼,公司总经理武剑辉递给记者一个医疗器械的注册证。今年5月,公司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体系考核,有望拿到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双证”齐全后,这台设备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武剑辉推出一台足有一人高的彩超设备进行现场演示。他把彩超探头贴近脖子,显示屏上就出现了一条清晰的红色血管。“我市产业链配套齐全,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公司在初创期还得到了不少的科技政策扶持。” 武剑辉表示,公司在成立初期累计收到资助700万元,让公司很快渡过了研发阶段的难关。 
 
  在东莞,像睿超科技一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在少数。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18年我市共有2637家企业评价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总量达5790家,位居全省第三。
 
  为增强企业活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2018年8月,我市出台了《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给予高企规模晋级奖励等新措施,引导高企壮大规模和提升效益。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第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702亿元,同比增长8.81%。机器人、锂电池、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增长,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或“隐形冠军”,形成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集群。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遴选不超过100家创新型企业、500家瞪羚企业,给予一系列扶持面广、扶持力度大的政策,力争通过三年培育推动突破一批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技术,进一步推动企业树标提质,努力争取承担更多国家、省重点研发资助项目。据了解,百强企业组织申报国家、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如获得国家、省立项,将根据资助金额按比例进行配套资助,每个企业每年配套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来源:东莞时间网)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