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消委会发布2019年第3号消费提示

消费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9-02-25 10:27:35
  东莞市消委会发布2019年第3号消费提示
 
  近日,东莞市消委会发布2019年第3号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理性选购保健品,谨防受骗落陷阱。
 
  / 案例 / 六旬阿伯保健品当药吃中风
 
  日前,一位60多岁的张大伯,被确诊高血压,按医生配方吃降压药三年多,自我感觉身体良好。但在参加一场保健品讲座后,被忽悠一次性购买了1万多、6个疗程的保健胶囊和冲剂药包,推销员声称全是罗布麻、灵芝等降压和通血管的中药成分,不吃西药就能降压养生。张老伯信以为真,停吃西药,仅吃保健品降血压,最终导致严重中风,无法自理。
 
  / 分析 / 常见三种推销套路
 
  保健品市场常见的推销套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虚构“通知”, 假借公益。利用媒体、报刊的权威性,冒用“通知”“公告”等形式发起免费邀请。二是伪科学,“专家”讲座。穿着医生白袍的伪“专家”出现,鼓吹“高科技”旗号的保健品。三是免费体验、多赠送。四是谎称能治百病,无效退款。五是贴心服务,亲情攻势。
 
  / 提醒 / 避免落“坑”注意四点
 
  保健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可能有单独治疗疾病的功效。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谨慎辨别、理性消费。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需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保健品,别误当药吃延误治疗。保健品只是用于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但不能代替治疗药物,要保证均衡膳食,不要过分依赖保健食品。有病切忌乱投医,应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2.保健品广告有规定,慎防虚假宣传误导。国家对保健品宣传广告有严格规定,凡使用“根治”“疗效最佳”等绝对化用语,或以“康复”和“治愈”等断言字眼,以学术机构、患者真实个案等名义作证明的,都属于违法保健品广告。凡利用医学权威名义,例如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世界医学专家、北京等各大医院教授等等,均为忽悠消费者的圈套,消费者勿被虚假宣传所误导。
 
  3.正确认识保健品批准文号,明辨真伪。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格式有两种:一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国食健字G或J(G指国产,J为进口);另一种是国家卫健委的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在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方,必须清晰标明“保健食品‘蓝帽子’特殊标识+‘保健食品’字样+批准文号”。
 
  4.要到正规营业场所购买保健品或接受相关服务。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应当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并主动索要发票,妥善保存购买小票、交易记录等必要凭证。(记者 黄月)(来源:东莞时报  )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