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学“学霸”分享学习经

教育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8-09 09:12:20
  东莞中学“学霸”分享学习经
  ■学霸名片
 
  姓名:王晓阳
 
  毕业学校:东莞中学
 
  高考分数:文科全省前20名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特长爱好:听音乐
 
  座右铭:责己也重以周,待人也轻以约。
 
  高考结束后不久,一封由王晓阳制作的招聘文章通过网络在学生之间传开,随之而来的,是近40封“应聘信”陆续发往王晓阳的邮箱。“不久前,我们这个团队正式‘出道’了。”团队指的是王晓阳计划在暑假成立的广告团队。7月初,这个外表高高瘦瘦、在别人眼里“高冷”的大男孩大声宣布了这一消息,脸上不自觉地扬起了微笑。
 
  他常说,不希望若干年后的自己成为终日在公园遛鸟的老大爷,这个东莞中学的“学霸”骨子里爱折腾,不甘于贫乏无味的生活,热切寻觅人生的意义。
 
  1 成长经
 
  我的人生我做主
 
  高考完后,高三学子将迎来“求学史”最长的一次暑假,如何安排近三个月的假期生活?来一次毕业旅行,趁暑假学车考取驾照,还是做人生的第一份兼职或家教?
 
  以上是许多学生的选择,却不是王晓阳想象中的高三假期。试着寻找“有趣的事”,高考结束后,一个大胆的想法钻进王晓阳的脑子里——组织一个广告团队,为一家经营模式传统的小商家做网络宣传推广。店家原本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开通运营后一年内只发了一篇推文,“可以说是烂尾的网络宣传工程,打算先重新运营起来。”王晓阳这样打算着。与他一同“出道”的是来自东莞四所不同高中的应届毕业生,五人各有分工:两人为文字编辑,两人为美术编辑,王晓阳负责全盘统筹。对于自己选拔的队员的素质,王晓阳是满意的,“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商业意识稍显缺乏。刚经过高考的同学文字很漂亮,可以说有些花哨,但却常常忘记广告宣传的要求。”王晓阳拿出三年攒下的奖学金,为这个可能不会有盈利的团队支付薪酬。
 
  “我想过去打工,虽然高考成绩特别高,但我们也只是普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经历一个与众不同的假期,王晓阳说是因为想做有意义的事,而不是简单地贩卖廉价劳力,“中考后曾经做过一阵家教,感觉意义不太大。”
 
  正如高三暑假的安排,许多事上王晓阳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是许多人对他的评价。“高考填报志愿上,道听途说的方法都被他‘屏蔽’。”在姐姐王晓琪眼里,他凡事求证后才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高三班主任老师陈楚云看来,王晓阳对学习规划清楚、有条理,是不叫人操心的学生。
 
  许许多多的想法里,还有一条曾经引起王晓阳和父母间的意见分歧。“我一直想考到外省去,父母却始终希望我在省内读书。他们时常告诉我,中大不错,这儿那儿都挺好,我的成绩也合适。王晓阳说,既不想忤逆父母的意见,也不想抛弃内心的真实愿望,思想中有过煎熬。如何做到不强求也不妥协?王晓阳最后得出结论——“考一个上中大觉得可惜的分数”。高中学习中,这个念头成为给自己的暗示,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不断努力。
 
  如今顺利考上北大,他心愿已成。本科期间,王晓阳选择自己认为更具实用性的社科类专业。谈到未来的北大生活,谦逊的他用“害怕”一词形容。“考上北大挺不可思议的,做好了‘爆肝’学习的准备,觉得自己还配不上北大。”
 
 2 学习经
 
  直面自己的不足
 
  在外人眼里,高分学霸似乎总有着不同寻常的过人之处。“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能考清华北大的人四五岁就开始展现与众不同之处。我到18岁了还跟别人差不多,特别是成绩出来后,我会想我怎么能考得上。”王晓阳两手一摊,表示自己十分困惑。
 
  王晓阳的同学里不乏显露“天才范”之人,如做题特别快,学校发了高考六科习题册,王晓阳只做到一半,别人已经做完6本,又另外买了6本。“我说没有问题,这就是学霸应该展露的。”
 
  容易上课走神,晚自修会发呆,做题速度慢……在王晓阳看来,自己只是普通学生,身上存在很多不足。没有‘天才范’的自己为何能脱颖而出成为高分考生?这个问题同样苦恼着他,得皱起眉头思考好一阵。
 
  “大概是性格决定的吧。”王晓阳把学习秘诀总结为两点,一是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二是直面自己的不足。
 
  “有道题大家都做错了,我们一起去看答案,一些同学会说‘这道题出得不严谨、没有水平’,然后决定不理它;而我一定会看答案怎么解析,告诉自己下一次不能再错。”王晓阳将这份敬畏感归功于一位詹姓老师,“詹老师对中国古代文学很有研究,已经非常博学的他认为应该保持对所有文章作者原义的尊重,这是种对知识的敬畏。”
  除了严谨对待知识,保有敬畏之心,王晓阳还勇于直面自己的不足。曾有一段时间,当东莞中学每天11∶40的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王晓阳却“赖着不走”,给自己加时到12∶25。一段时间后,王晓阳心里出现抗拒情绪,难以坚持下去。“我换了一种方式,一下课就去吃饭,午休后继续学习。给自己找点新鲜感,找点刺激,最终也达到了学习目的,殊途同归。”
 
  主流观念中,意志力不够坚定或者喜欢寻求新鲜感、刺激感都是不好的品质。但王晓阳认为,人身上总有难以克服的劣根性,要清醒地认识并且敢于承认、直面,甚至学会利用它。“学妹问我,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很烦,怎么鼓励自己坚持下去?仅仅依靠意志力的作用吗?这是圣人的境界,我达不到,就换一种方式学习。”
 
  高三(12)班的教室里,面向讲台从左往右第五列,末排的位置属于王晓阳。进入夏季,火烧云时常在黄昏时光顾东莞的天空。数不清有多少个傍晚,王晓阳从窗子向外呆望,被自然惬意的晚霞景色吸引。他说那是自己的“小资情调”,看到美丽景色会忘记作业,忘记高考,忘记压力。
 
  面对压力山大的高考,听歌、跑步、放声大喊……历届考生想出奇招释放压力。偶尔的走神似乎是王晓阳独特的“减压方法”。“或许起到减压的作用,但事实上我不是为了减压,我认为压力是释放不了的,唯一解脱的办法是把手头上的事解决。”王晓阳说。
 
  在招聘广告团队的过程中,为了选拔合适的队员,王晓阳拟定考核标准进行筛选。“我一直有点拖延,越临近填报志愿越感觉到压力,可以说‘寝食难安’。怎么办?干活!”
 
 3 教子经
 
  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教育是老师的强项,我自知不如。”王晓阳的父亲王国新说,作为父母自己从不怀疑学校的方式方法,总是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虽然不是专业老师,但爸爸会动动脑筋,想方设法引导儿子爱上学习,如让孩子感受自己“广式普通话”带来的笑料,用“学渣”的英文发音制造滑稽的对话等。
 
  “读书不只是为考试,孩子都希望见到自己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我要不经意地制造这些‘成’和‘用’。”
 
  王国新会结合日常遇到的状况向王晓阳发出紧急“求救”,如问他为什么老记不住中国的朝代顺序,求方法,顺便听下各朝各代有什么‘网红’;问他往文章里多搁些成语、典故、古诗辞是不是就能得高分;问他为什么环循语句一上机电脑就会死机。”王国新认为,只要能聊起来,无论问题是否无厘头,也不管孩子答对与否,都会给孩子留下感受——知识随时用得上,再多再广也不为过。“我们家很少有激励措施,考得好,一起吃麦当当雪糕庆祝一下;考得不好,也一起吃个麦当当雪糕,说说话就过去了。”
 
  课外教育上,王国新说最关心孩子的安全意识培养。“干啥都先注意安全,爱好随意。”担心孩子怕自己啰嗦说教,王国新在平时不经意地讲些安全方面的事情或知识。初中时,学校不允许带手机,父母还是悄悄让王晓阳带上,为的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孩子可以联系家人。“有一次学校宿舍受雷击,电表箱冒起浓烟,晓阳担心电视新闻会报道,怕我不明就里会赶去学校。当时他发短信回家说明情况,叫我们不用担心。”
 
  王晓阳是有主见的人,但主见有时与“犟”画上等号。一些产生意见分歧的事件,像文理分科、大学抉择父母和他有不同的考虑。面对孩子的个性,王国新沟通时特别注意心平气和、实事求是,不啰嗦,不强求。“人无完人,有时明知他有些观点和做法不尽人意,观念过于理想化,我们要慢慢疏导。”王国新认为,人是在磕磕碰碰中成长的,只要不出大错,趁年轻多磕碰可以多受益。
 
  “谁都想孩子身怀十八般武艺,琴棋书画语数英,还有德智体美,但量力而为就好。”对王晓阳的未来,爸爸的期待很朴实,只希望他“念书时把书念好,工作时把活干好。”
 
4 教育经
 
  摸清学生个性 因材施教
 
  “他非常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这是高三班主任陈楚云对王晓阳评价的第一句话,在交谈中她一再提到学生这一特点。桌面干净整洁,书箱、柜子整齐,陈楚云平日里反复叮嘱学生的事项,在王晓阳那里都无需提醒。
 
  在陈楚云老师眼里,王晓阳是一个文静的孩子,在学习上有计划、有条理,心态非常好。非要说一点缺点,就是“不爱主动和老师交流”。
 
  陈楚云的带班经验很丰富,会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个性,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对于晓阳不需要唠唠叨叨,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提点就可以。如果他这段时间愿意跟你聊,说明他需要缓解。”
 
  高三第一个学期,陈楚云发现这个瘦弱的男生开始上课打瞌睡,肤色本来就白的他看上去脸色更加苍白。“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熬夜看书学习,这很可能是身体出现健康问题,因此担心他身体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从那时起,陈楚云有意识地告诉他要锻炼身体,也和他的家人保持沟通联络。每天课后,王晓阳都会在学校400米跑道上跑上两三圈,加上配合医生开的中药进行身体调理,王晓阳的瞌睡现象慢慢有了好转。
 
  出于关心学生的个体情况,陈楚云经常与学生谈心。陈楚云认为,聊天谈心要适可而止,聊太久学生会敏感,也会感到厌烦。传达出老师的关心,点明想解决什么问题,几分钟即可。
 
  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陈楚云希望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除了日常教学,陈楚云在培养学生上想了很多法子,如班干部由学生轮流担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织管理能力上得到锻炼。“晓阳在这方面表现不错,会学习也能做事。”
 
  不爱说闲话,只管闷头干事,不熟悉王晓阳的人总认为这是个高冷的男孩。但陈老师知道他只是性格内敛,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毕业典礼上,王晓阳专门为陈老师准备了一束鲜花,打电话说“楚楚老师你在哪里,怎么整天找不到你”。王妈妈鼓励他拥抱一下班主任致谢,害羞的他又忙说“不用了不用了”,“希望他今后多与人交流,多展示自己内心丰富而热情的一面。”陈楚云说。
 
 ■经验分享
 
  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机制
 
  王晓阳
 
  经过高考前后这些天,我没有大喜大悲的起落,更没有大彻大悟的感慨。回望过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触油然而生。
 
  正如苏子吟啸徐行也难免被雨点沾湿衣襟,十二年磨一剑的寒窗苦读总要为生命打下烙印。学习带给我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当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机制的形成。
 
  问题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更多表达着生活状态是否接近人的心理预期。对于求学道路上的学生,问题可能是诸如“学不好”“不想学”一类的心理阻力,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说,答案组成过于朦胧浩大而难以捉摸。觉察现实与理想之间距离的存在是对问题的一种发现,将其拆分解构为可着手解决的问题则是对问题的再发现。唯有发现问题,我们才能为前进留有足够的空间与余地。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并值得被解决。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解决,需要通过分析个人主体和问题主体相互影响程度来判断。若一个问题没有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又何必执意解决?若一个问题我们无力解决,又何必庸人自扰?不如顺其自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次序,按照紧迫程度和重要程度理清次序,分清主次,方能事半功倍。
 
  如果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都停留在认知层面,那么解决问题就是最后认知转化为行动的表现。既然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拆分和解构,学习生活的压力被拆解为一个个知识点、一道道习题,解决方法就变得显而易见。沿着正确道路做出内外两个方面的努力。于外,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合理借助外部的力量;于内,投入时间与精力,集结突破险阻的勇气,涵养向前进取的生命能量,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实现对自我的发展和超越。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方法更是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会用到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问题更需要不同的方法解决。但万变不离其宗,与其分享过于个性化的方法,不如分享探索学习方法的原则。
 
  在应试教育的特殊阶段中,学生面临的问题被成绩、题目可视化,“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机制显得尤为关键且有效。这一机制的形成更赋予十二年的学习生活超越一纸录取通知书的意义——人独立面对未来的起点和奠基点。即使高考结束,这种应对问题的思考方式仍然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着效用。(编辑: 梁瑞娴)(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