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 东莞理工获季军

科技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7-02 08:50:31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 东莞理工获季军
 
  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日前在山东省邹城市体育馆闭幕,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莞工”)代表队获得季军。
 
  莞工代表队由粤港机器人学院2015级和2016级的21名学生组成,机器人学院正是学校的特色学院之一。目前,莞工与华为、西门子、360等龙头企业以及专业镇、行业协会、产业基地合作,建成9个特色产业学院。
 
  6月21日,由教育部主办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四川大学举行。莞工作为6所高校代表之一在会上发言,其他五所发言高校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莞工党委书记成洪波介绍东莞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做法,并重点介绍东莞理工学院的特色产业学院。以特色产业学院为切入口,正是莞工在探究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探索。
 
  据介绍,这次机器人比赛档次高,每个学校出一个队;投入大,投入最高的学校达100万元。此外,创业先锋大疆无人机汪滔就是出自这个比赛。
 
  莞工机器人大赛参赛队队长陈伟聪来自该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2015级,是机器人学院第一届学生。他们将自己的参赛队伍命名为“行者队”,寓意“行者无疆”。在他看来,很多创业团队、精尖团队都是从大赛出来,大赛是磨练技术攻坚、团队管理的系统工程,由多个专业完成。
 
  莞工参赛作品的投入不到10万元。“投入不是关键,积累是关键。”陈伟聪分析,像老牌强校参加这个比赛已经十几年,管理经验、技术积累、参赛经验雄厚,莞工在积累上需要时间。让陈伟聪团队吃惊的是其他高校对比赛的疯狂,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没住酒店,全部睡在比赛现场。
 
  获取大赛好成绩的喜悦后,陈伟聪和团队开始着手策划创新项目,这个项目莞工将给他们10万元启动资金帮助项目落地和市场化。
 
  陈伟聪从大一开始随学校和研发机构获得到瑞典icra机器人领域的峰会现场学习的机会,他的同学相继获得到加拿大、美国、欧洲、韩国学习的机会。在这个高校、研发机构、松山湖高新技术企业和基金公司构成导师团队营造的日常学习氛围中,学生接受着创业创新项目全链条思维,如何选择项目,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如何从设计到落地再到投入市场,他们的头脑里都有清晰的构建。
 
  从进入机器人学院开始,学校和研发机构会将点子形成菜单给学生选择,然后配一个导师。学生也可以跳出菜单内容自己立项。到大一暑假开始,研发机构会安排项目经理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分析考察,形成可行性报告,到大二将制作小产品,大三将进行落地实施。
 
  “我们从入学就吸取项目模块管理知识,从精简原型,寻找目标客户,到研发核心产品,再到投入和服务市场。只有得到市场验证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从陈伟聪们的身上丝毫看不出大三学生对于创业的稚气和莽撞。
 
  对于学校投钱让他试错,陈伟聪希望在毕业前完成从想法到产品的阶段。今年9月,由学生创业、学校买单的项目就要正式开张。“新思路需要在实践中打磨和摔打,阅历需要积累,”他说,“最后的成功有赖于眼界,需要看得远。”
 
  “这是机器人学院学生第二次参加比赛,能拿到季军超出预期。”机器人学院院长胡耀华说,“在1/4赛中,我们能够把哈尔滨工业大学淘汰,得益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特别稳定。比赛过程中,对战双方的机器人都出现故障。莞工学子心理素质好,特别放得开,转危为安。当然莞工也存在弱势,在技术攻关上有明显弱势。”
 
  在南方赛区晋级赛中,莞工完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学校,晋级总决赛。在总决赛的小组循环赛战胜重庆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进入十六强;在八分之一淘汰赛中完胜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在四分之一赛中淘汰哈尔滨工业大学晋级四强,最终获得季军。
 
  一场比赛由21个学生参加,讲究之间的分工合作,以项目协同思维进行团队协作。大学专业分得越来越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将更看重跨界交融、分工合作。“传统工科之间磨合很少,重心在培养优秀个体,不在团队。我们机器人学院的培养理念注重应用过程前移,将学生才智拧成一股绳,培养优秀团队。”胡耀华说,跨专业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上特别缺,以这次机器人比赛为例,机械、后勤采购、宣传等环节全部有,一个公司的小团体就出来了。
 
  机器人学院的定位强调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从电子、自动化、机械、计算机四个专业中招取大一新生组合到机器人学院,真正实现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学院以各专业为基础,以机器人作为核心专业引领,打造人才创业创新的生态链,即从专业学习、跨界合作、创新项目、创业组队以及资金孵化,形成完整的生态链。
 
  与机器人学院平行的有8个特色学院,莞工依托这些新型学院,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导入产业先进技术体系、生产设备、培训模式,与企业共同规划专业发展、开发项目化课程、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创办技术创新机构,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技术服务、管理或研发等提供个性化培养。
 
  目前各特色产业学院已有毕业学生1221人,就业专业对口率达82%,提升了36.7%左右。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一批学生直接入编之前只接收211、985高校学生的西门子、中兴、移动、中通服等公司,毕业生综合素质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胡耀华表示,希望打破专业之间的机制体制壁垒,打破校内学院专业之间的壁垒,整合研发平台和企业的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更大活力。(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