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助力黄江企业抢占先机

企业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18-06-20 09:16:42
  最近,黄江民营办工作人员正在为不久后的一次会面做准备,本周民营办计划带着15家黄江企业,赶赴东莞理工学院寻求产学研合作,而这样的对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进行过多次,并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随着黄江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对先进技术与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产学研合作,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法宝”。与此同时,多所高水平高校与研发机构在周边区域聚集,也为黄江企业带来了新的合作机遇。
 
  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今年初,在黄江镇2017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东莞市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陆通公司”)的代表多次上台领奖,引起与会者关注。“规模效益成长性先进企业”“纳税特别贡献奖”……一个个奖项背后,正是海陆通公司在校企合作助力下快速发展的缩影。
 
  一年多前,海陆通公司与东莞理工学院共建的校企联合研发实验室刚成立,就受到东莞业界及学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企业而言,我们不少项目都需要技术孵化,并进行研发转化。”海陆通公司营销总监、常务副总经理甄超说,高校汇聚着多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随时可以全面投入到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中,最后合力打造出新成果、新项目。
 
  “低功耗智能锂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项目、“智能移动电源(智能充电宝)”项目等,都是通过双方合作获得推进的典型案例。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徐博士,曾在德国从事电池管理系统研究多年,在电池充放电管理、电池智能温控管理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知识储备。去年10月,徐博士加入联合实验室研发团队后,为这一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尝到甜头的并非海陆通公司一家。2014年从深圳迁移至黄江的索艾电子,主要从事鼠标、键盘、耳机、游戏手柄等产品的生产。2016年,索艾电子与东莞理工学院建立起了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暨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研发一些电子竞技方面的游戏装备,并且为索艾电子引进一批软件代码、APP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索艾电子董事长刘云飞就表示,索艾十分看好东莞理工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双方通过开展多层次战略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迈出了坚实步伐。
 
  据黄江民营办主任张志来观察,随着越来越多的黄江企业看到产学研合作带来的实惠,主动寻求合作的需求愈发旺盛。“我们平时在走访企业时,都会有意识地推动企业去寻求各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拓展发展的广度和宽度。”张志来表示,过去三年里,黄江民营办每年都会不定期组织两场左右的产学研对接活动,带领黄江企业和东莞、广州、深圳等地的高校、研发机构寻求合作。
 
  “每次报名的黄江企业都在十几家左右,最多的一次有22家企业报名参加,到目前总共有六七十家企业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实现了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张志来表示。
 
  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和设计能力,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通过双方合作,也为企业解决中高层次人才困境提供了机会。
 
  黄江科技办主任庾磊钦介绍,松山湖地区聚集了几十家各类研究机构,研发资源密集,因此黄江企业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当前主要以对接松山湖的研发平台为主。另外,近年黄江还分别与广东省有色金属研究院(现已并入广东省科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研究院合作,开展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为电子信息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供全面政策服务工作。
 
  “目前,企业开展产学研的意向是比较积极的,尤其是一些申请国家高新科技企业资格的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对于同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及推动成果转化方面有较强需求,因此也会更加主动。”庾磊钦表示。
 
  另一方面,黄江也出台了专门的配套政策,对获得省、市产学研项目立项的按1:0.15的比例给予资助。不过由于获得省、市立项门槛较高,目前还没有企业享受到这一红利。但庾磊钦认为,虽然主动申请配套奖励的企业数量有限,但类似海陆通、索艾电子等直接开展合作并取得成效的案例并不少。
 
  经过两年多时间筹建,6月12日下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在深圳光明新区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大校长罗俊透露,围绕创新型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中大计划在深圳校区布局建设3至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学术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成为同领域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平台。有观察认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成后,将为深圳光明新区带来高端技术人才,也将源源不断地外溢到临近的黄江,激发黄江的创新活力和产业动力。而高等教育人口的流动,也将加快黄江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深圳市政府去年还与武汉大学签署备忘录,拟在光明建设一所具备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校学生规模2万人的高水平大学,专业主要有生命健康、信息科学、金融科学、先进制造等。
 
  众多高校及研究资源向临近地区集聚,为黄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为黄江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带来新的平台。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看来,黄江作为东莞最靠近深圳的镇区之一,在地缘上具有优势,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服务业配套设施的完善,黄江在对接深圳资源上还有更大的空间。
 
  “像国际创新生态城、灵狮小镇等,未来都会集聚大量高端人才。而邻近黄江的光明新区即将引进建设的天安云谷以及中大深圳分校等,也将吸引很多大学生及创新创业人士。”泛珠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廉认为,深圳的产业资源将不断外溢到黄江。黄江应该抓住与光明新区共建产业园区等重要机遇,加快推进两地的协同发展。(记者 陈启亮)(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