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成本高速度竞争卫星互联网

财经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7-23 14:17:30
  全球低成本高速度竞争卫星互联网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日前动用火箭将一颗韩国卫星送入轨道,此次发射进一步降低了发射成本,同时刷新了发射载具重返太空最短间隔的世界纪录。近年来太空产业日趋升温,低成本高速度搭建卫星互联网成为全球业界竞争焦点之一,各国纷纷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力求抢占市场,夺得先机。
 
  SpaceX一直致力于尽可能多次回收利用火箭配件以降低发射成本。该公司最新成功发射卫星的亮点在于成本得到进一步削减,火箭发射升空后,火箭整流罩的两个部分均通过回收船顺利回收,并可重复利用,此后每次发射预计可减少约600万美元(约10%)成本。此次发射还打破了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保持35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发射载具重返太空最短间隔。
 
  在载人航天方面,SpaceX即将参与整套宇航员往返的任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日前宣布,NASA与SpaceX将联合执行8月1日搭载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的航天任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乘务计划提供了资金并指导了龙太空舱的开发,SpaceX也参与其中。从成本看,SpaceX的龙飞船2号单座成本已降至5500万美元,大幅低于美国之前宇航飞船单座上亿美元的成本。
 
  受到SpaceX技术成果和应用的鼓舞,许多产业资本正在涌入太空产业。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和三菱日联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穗银行日前决定共同出资82亿日元(约合7600万美元)援助和扶持火箭和人造卫星等太空开发工作。
 
  日本政府近日通过《宇宙基本计划》修订案,这标志着日本未来十年太空计划正式形成。未来十年,日本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将从当前的约1.2万亿日元扩大数倍。日本将改变过去航天事业政府主导模式,放宽民间企业参与限制。
 
  商业航天的广阔前景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兴趣。行业资讯公司Bryce Space and Technology统计显示,2019年全世界初创商业航天公司的投资总额达到57亿美元,同比增长60%。美银美林此前发表研究报告称,未来30年,全球太空行业规模至少达到2.7万亿美元。
 
  当前,各方竞逐太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成为重点布局领域。亚马逊等科技公司宣布斥巨资参与,与SpaceX展开正面竞争。
 
  亚马逊公司规划了拥有3236颗卫星的太空互联网项目“柯伊伯”,并得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的支持。亚马逊曾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表示,它计划分五个阶段发射“柯伊伯”项目卫星,每颗卫星的设计寿命为七年。目前第一颗“柯伊伯”卫星的发射时间尚未确定。
 
  OneWeb公司也是卫星互联网界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尽管因财务危机宣告破产,但英国政府注资的重组计划让市场重燃热情。在注资声明中,英国商务大臣表示,该交易表明了英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雄心。截至目前,OneWeb已发射74颗卫星,公司计划在2021年完成第一阶段648颗卫星部署,最终目标是实现1980多颗卫星的全球星座部署。
 
  作为卫星互联网的前沿布局者,SpaceX计划在2019至2024年期间,在太空搭建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星链”网络,借助这一网络从太空向地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SpaceX计划通过12批火箭发射任务,将720颗“星链”卫星送入轨道。在完成这一阶段任务后,公司希望于2020年晚些时候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客户提供“星链”服务,2021年开始将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2218颗,未来十年内预计数量将扩大十倍,增量部分将主要来自低轨通信卫星。
 
  在国际资本和科技公司大举投入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同时,中国业者也正抓住时机抢占竞争制高点。业内人士称,低轨卫星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国虽然起步稍晚,但赶上了近五年加速发展阶段,差距可以通过政策红利和资源整合等措施弥补。
 
  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后,业界受到鼓舞。小卫星全产业链服务商九天微星创始人兼CEO谢涛认为,受“新基建”政策催化,未来三至五年,中国互联网卫星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百公斤以上通信卫星的批量化生产将成为行业刚需,地面终端及应用市场正蓄势待发。
 
  相关卫星互联网项目在国内资本市场也获得较高关注度。九天微星日前获得了航空工业中航资本旗下基金中航产投及北京国富资本领投的B轮融资,河北唐山和四川宜宾两地政府基金也参与其中,涉及资金2.7亿元人民币。
 
  与SpaceX和NASA合作模式类似,中国民营企业也选择与“国家队”合作。据谢涛介绍,九天微星通过资本运作、联合技术攻关、产业链合作等多种形式,已与中国科学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国信通院、科工火箭公司、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个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掌握微小卫星总体设计研制、关键载荷研发与星座组网核心技术以及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核心技术,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实现商业化运营与盈利。(记者 闫磊 综合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