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提高市场对“工改工”的积极性

财经   来源:莞讯网  责任编辑:百花残  2020-06-12 10:00:19
  东莞两会:提高市场对“工改工”的积极性
 
  2019年7月,东莞获批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下称“实验区”),肩负起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任。今年4月10日,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实施意见》提出,2020年起,以低效镇村工业园改造为核心,实施“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完成“工改工”拆除整理30000亩,开工建设产业用房2000万平方米以上。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加强全市的整体规划,释放政策红利,提高市场对“工改工”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工改工”的强大合力,为制造业发展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
 
  目前,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50%,远超30%土地开发警戒线,土地消耗严重,缺少新增用地指标,城市发展深受土地供需的困扰。
 
  “我们要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拓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道滘镇政协小组在提案中建议,要坚持规划先行,结合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解决以往规划科学性不强、衔接不够、执行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同时,严厉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清拆违法建筑,坚持合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降低土地整备成本。
 
  “我市在‘工改工’产业类改造中缺乏统筹谋划,放松市场对控规的调整,结果导致大大压缩产业发展空间。”市人大代表梁伟忠建议,由市级统筹对各镇街(园区)范围内的铁皮厂房进行调查摸底,再进行连片统筹,集中利用土地资源,推动拓展优化空间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市人大代表韩旭沛建议,进一步加强空间挖潜力度,积极探索土地收储、闲置用地盘活、镇村土地统筹开发、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等体制机制创新。市政协委员谭洪就建议,探索实施不同收储土地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形式,以市镇村三级利益共享凝聚拓展空间的合力。
 
  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是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的“头号工程”,目前全市镇村工业园总面积共约52万亩,在全市工业用地中占比高达70%,是承载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
 
  但是,大量镇村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强度偏低、资源配置碎片化、产出效益不高,成为制约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然而,“工改工”项目却因前期投入多、短期收益慢等多种因素,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往往不高。
 
  “建议制定科学、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规则,平衡镇、村、物业业主与开发商等各方利益,构建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格局。”道滘镇政协小组认为,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村集体等各方积极性,确保企业对“工改工”项目“想改、能改、快改”。
 
  表梁伟忠建议,要明确政府、村集体、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土地纯收益分配和税费返还标准,统筹解决空间规划、确权、评估、征收、土地整合、利益分配等问题。“希望积极协调解决‘工改工’连片项目跨片区调整的难题,加大‘工改工’财政补助,大力推进‘工改工’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市人大代表韩旭沛建议。
 
  我市的镇村工业园由于建立时间早,历史遗留问题多,也是提高改造提升效率的“拦路虎”。
 
“希望突破部门之间的制度障碍,让项目更快落地。”梁伟忠等代表委员建议,对“工改工”项目行政审批流程进行系统梳理,建立部门责任清单,明晰时效,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和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流程和时限。
 
  在产业布局上,梁伟忠还建议,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产业集聚平台、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土地再利用、再开发、再升值,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承接的“热地”,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
 
  “‘两高一低’和‘散乱污’企业占据城市发展空间,是影响城市环境、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市人大代表叶健雄也认为要规划建设产业聚集区,进一步清退“两高一低”和“散乱污”企业,引进先进制造业产业,统一规范入园入区,推动碎片化治理向区块化管理推进转变,破除无效供给,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
 
  常平镇政协小组认为,要以以项目引进为契机,在政策、方法、环境、服务等方面优化服务,“筑巢引凤”,提前布局5G产业等新型产业,打造5G产业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来源:i东莞)
 

点击进入莞讯网首页>>

品牌介绍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DMOZ目录
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站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www.guan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莞讯网